周宗禎 / 報導
2024/ 05/ 21 13:48

影/效率提升3倍!成大研發AI護理師小幫手 實測護理師很稱讚

護理師人力短缺、工時長負荷大。成大電機系名譽講座教授王駿發領導的認知多媒體IC設計實驗室以「智能科技(AloTBR)與 ChatGPT」開發具環境導覽、配膳物流等功能醫療照護服務型機器人、適用電腦或手機藥物辨識、與病患互動對話、非接觸式生理量測等軟體等護理師必備8大功能。在成大醫院外科8A病房實測1年多,護理師每天這8項工作時間從原本100分鐘減少至33分鐘不等,效率提升3倍以上、滿意度逾9成。

 

研發團隊今天在校內發表「醫療照護服務型機器人及軟體系統示範操作」,介紹結合人工智慧、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智慧科技,新產品「要成為改善護理師超時工作的得力好幫手」。

 

校方表示,王駿發長期思考如何運用科技為人類創造幸福。多年來帶領團隊積極投入醫療服務型機器人及相關軟體系統開發,期待護理人員工作能以專業照護為主,「場域實測獲得護理師一致好評」。

 

團隊盼機器人及軟體系統能運用在更多醫療場域,代勞或分擔低專業性事務,減輕護理師負荷。

 

醫療服務型機器人共有4大功能,分別是環境導覽、例行事項提醒、衛教宣導、配膳物流。電腦或手機的軟體為藥物辨識、協助護理師巡房紀錄、與病患互動式對話、非接觸式生理量測等4項。機器人為市售產品,所有的軟體系統王駿發教授團隊設計開發。互動性、方便性、人性化操作是最大亮點。

 

王駿發指出,環境導覽、例行事項提醒、衛教宣導、配膳物流,直接在機器人螢幕操作即可。音量大小、播放速度、機器人行走快慢、路線安排都可選擇。考量到不同國籍病患需求,導覽提供國、台、英、印尼、泰語、越語等6種語言。

 

而藥物辨識,不論是錠劑或膠囊,手機或電腦系統拍照,約20秒後,螢幕即顯現出藥物學名。非接觸生理量測,打開電腦系統介面,病患面對鏡頭,約 40秒即測到心跳、呼吸、血壓、血氧、體溫。與病患互動式對話,病患或家屬開啟手機軟體、對著手機麥克風提問,5至10秒手機螢幕就出現回覆文字,回答內容都來自衛福部、醫療體系的資料庫。協助護理師巡房記錄,開啟手機軟體後,醫事人員語音輸入內容,錄音結束數秒後系統會自行轉換完成,透過護理師確認無誤後,即自動生成護理紀錄。

 

8A病房曾鳳美護理長對機器人及軟體大讚「真是好幫手」。以環境導覽來說,外科8A共25名護理師,平均分配臨床業務,以白班為例,護理師每天可能要介紹3、4次,若不巧當天出入院病人流量大,其中多組都由同一位護理師負責,該名護理師可能一天要重覆10多次環境導覽介紹。衛教、例行事項提醒也很類似。這些較為機械性的工作若無人代勞,勢必拖延護理師其他更重要的待辦工作,一天的總工時就這麼無奈地拖長,導致逾時。

 

曾鳳美護理長對於藥物辨識功能「也很有感」。因病人住院護理師必須知道日常服藥情形,會請病人帶來自備藥,常是一顆顆裸錠。護理師須再連絡相關藥師辨識、工友傳送及醫師開立醫囑,過程冗長平均費時2、3個小時。但在AI藥物辨識功能協助下,2、3秒就有答覆,連劑量多寡也能判斷。

 

團隊對成大醫院外科病房25位護理師問卷,98%護理師認為環境導覽功能可有效減緩工作負擔。90% 認為例行事項提醒可有效減緩工作負擔。認為衛教影片、配膳物流可有效減緩工作負荷均92%。86%認同巡服紀錄功能,78%同意藥物辨識功能。所有填問卷者都同意「機器人與日常工作流程可以相互搭配」、「會繼續使用服務型機器人」、「期待還能擴充其他功能」。

影/新冠再起!估單周確診破10萬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影/日本小林紅麴保健品傷腎? 台灣30多人提團體訴訟影/高溫飆38度...3招預防熱傷害 快學5步驟急救!影/出席王建煊夫婦60周年鑽石婚公益活動 韓國瑜感佩將心動化為行動影/民團盼速通過禁止酷刑公約施行法 建立防範機制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