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旺 / 報導
2020/ 06/ 19 17:16

影/全台最美的老戲台回來了 被拆25年後將花2年重組

有96年歷史的礁溪協天廟老戲台,落柱16根、採歇山重簷木構及屋頂,台基是洗石子與花磚,裝飾與結構精美,被譽稱台灣最美,但25年前,因廟埕整修被拆解,經搶救保存,塵封25年後,將重組再現風華,重組與修復的工程今天啟動,台基今天吊運回協天廟對面的廣場,一切順利的話,預計2年完成,讓老戲台回來了。

 

位在宜蘭縣礁溪鄉的礁溪協天廟,是北台灣香火鼎盛的關聖帝君廟,廟埕原有座戲台,建於日治大正13年(即民國13年、西元1924年),民國84年,廟方因廟埕不敷使用等因素,拆解老戲台,移到協天廟南側的鐵皮屋內保存,等待著適當時間修復,重見天日,等待修復時間裡,為免老戲台木構件受損,噴塗防腐藥劑,防蟲蟻蛀蝕。

 

塵封25年,老戲台修復終見曙光,宜蘭縣政府爭取到「前瞻基礎建設─城鄉建設─城鎮之心工程計畫」經費,打造「礁溪生活之心」,營造協天廟生活廟埕,礁溪協天廟獲宜蘭縣政府文化局,向文化部爭取「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的補助修復經費,修復戲台,以專業修復木作、彩繪、剪黏泥塑,再現風華。

 

老戲台啟動重組修復,今天先將有著洗石子與花磚裝飾的老戲台台基,吊運回到礁溪協天廟對面的公有廣場,逐步修復戲台結構,協助重組與修復的燦景古建築工作室負責人葉永韶表示,若一切順利,預計2年完成,老戲台將重現昔日風華。

 

而修復完成後的木造老戲台周廣場,打造大棚架,成為生活廟埕公共場所,透過公私協力管理與展演使用,讓老戲台有著新時代的角色,提供民眾認識經典建築、戲曲文化的展演平台。

 

葉永韶表示,老戲台將在協天廟對街,未來有老戲台、大棚架、人行步道、孩子能安心漫步嬉戲的廣場,「老戲台這時候才修復,雖然慢了25年,但現在基地的整個環境很好,公私部門協力一起來完成,這一切應是關聖帝君最好的安排。」

 

而依記載,礁溪協天廟老戲台長寬各為8.1公尺,面寬三開間、進深14架,高達7.85公尺,老戲台構造,由下而上分為台基、屋身、屋頂三部分,下層之台基距地面高1.04公尺,台基內底層砌石、上層磚砌,外牆洗石子,並貼磁磚裝飾,戲台地坪中間舖設木板,地坪四周則為水泥砂漿粉刷,屋身木作四面之面寬皆為四柱三開間,16柱、三通五瓜之傳統木構造,座面寬及進深14架,屋頂為「歇山重簷」面舖紅色板瓦,屋脊剪黏泥塑等裝飾。

 

戲台柱上對聯寫著「戲舞演成軼事去,場開疑是古人來」、「以舊演新著眼時依稀有感,將古作今傳神處彷彿無差」,更點出戲台如人生。

中壢車站鐵門拉下今晚正式熄燈「老天也在為車站哭泣」小琉球假日萬人登島民宿近全滿 晚間全島停電影響逾4千戶台電急搶修小琉球晚間全島大停電!縣長周春米緊急致電台電董事長影/ 人劇團進駐彰化芳苑 潮間帶劇場進行藝術表演影/破豆藝術季在芳苑 比賽快手剝花生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