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瑛 / 報導
2022/ 05/ 19 13:37

遊憩與漁業競合!自由潛水未納管 暗藏船隻作業衝突風險

屏東縣小琉球是水域活動勝地,近年自由潛水成為玩家新寵,遊憩與船隻作業之間衝突日增,目前自由潛水尚未列入「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造成管理漏洞,交通部觀光局鵬管處副處長王玟傑說,正在研議相關辦法,會訂出明確規範。

 

海委會今天上午到琉球鄉舉辦「遊憩活動、生態保育、漁業行為等管理措施協商會議」,交通部觀光局、鵬管處、漁業署、海保署、縣府、琉球鄉公所、琉球漁會都派員出席。

 

海委會主秘劉國列主持,劉指出,小琉球周邊海域觀光遊憩、傳統漁業、生態保育各訂有分區使用範圍,也存在著海域空間重疊使用問題,必須將海域使用範圍做更明確畫分,倡議建立海域遊憩小平台、漁業及保育小平台,再架構出一個遊憩、漁業、保育跨領域大平台,強化橫向聯繫效率,跨機關、跨領域合作協調更順暢。

 

經過討論,海域遊憩小平台以鵬管處為首,漁業及保育小平台是縣府主導,大平台由海委會負責統合協調各方意見。

 

會議上,琉球漁會代表提到,近年自由潛水玩家增多,部分玩家未攜帶浮球、旗幟等海面識別物,若突然衝出水面,一旦被靠近的船隻衝擊,「責任該怎麼釐清?」

 

王玟傑表示,自由潛水尚未列入「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缺乏納管、開罰依據,已向交通部觀光局反映,正在研擬相關措施。納管前,鵬管處琉球管理站有和台灣自由潛水發展協會建立默契與溝通,協會在岸邊設置安全告示牌,包含禁止獨潛、應攜帶浮球以便船隻識別,預期有強流時,要佩戴安全掛繩。

 

台灣自由潛水發展協會副秘書長吳秉宥指出,自由潛水確實有納管必要性,讓玩家、教練、漁民能有依循及保障,希望畫分區域及管理措施不要過度剛性、僵化,自由潛水是高度自由的水域活動,原則上玩家穿戴蛙鞋、面鏡、呼吸管就能下潛。

 

吳秉宥說,協會攜手琉球管理站,鼓勵玩家到海邊潛水應攜帶浮球等可供船隻辨識的警示物。台灣自由潛水愈來愈興盛,也有競技風氣,目前台灣已知最高紀錄是102米,超過9成玩家是40歲以下。玩家、教練願意遵守規範,日前在台東綠島研擬推行潛導制度,經驗可讓小琉球參考,希望在日後平台會議討論過程,能有讓自由潛水團體參與對話空間。

 

「每天1萬雙腳在潮間帶活動,生態怎麼會沒壓力!」海委會海洋資源處長王茂城說,小琉球當地5處潮間帶熱區有3處設入場人流管制,每個時段50分鐘上限300人,這3處地點包含漁埕尾、杉福、肚仔坪潮間帶,龍蝦洞、蛤板灣尚未設置。王認為,每個時段300人還是太多,建議下修,龍蝦洞、蛤板灣必須盡早啟動人流管制,讓管理更全面。

 

海保署專委蘇宏盛則為海龜發聲,建議海域使用分區思考上,海龜重要棲息地必須列為環境敏感區,之前曾有業者將SUP槳板放在保育沙灘上,可能影響海龜產卵。

 

針對爆量遊客登島對環境、生態造成壓力,研擬承載量成為一個解方。海委會今天也提出幾項管理措施,劉國列說,短期做法是擴大保育區範圍、設定承載量與監測指標、周邊海域遊憩區分規畫、設置友善步道、海域水質監測、規畫陸域景點分散遊憩壓力、淡旺季分流措施,這些是能馬上啟動的作為。長期措施是擬定收費制度、登島遊客總量管制,將持續透過平台會議凝聚共識。

 

王玟傑說,鵬管處希望打造小琉球為生態學習導,遊客到潮間帶只是遊程選項之一,希望落實遊客分流,硬體、軟體配套已在進行,防疫期間正好是調整契機。

影/離岸風場完工併聯 王美花:台灣綠能走在最前面影/亞太最大離岸風場完工併聯 蔡英文:台灣邁向更永續的未來影/瑞儀光電連兩年配10元 啟動第二代接班影/洪申翰呼籲行政院修能源管理法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影/全球人壽30周年 目標營運減碳4.2%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