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危機 /

玄武岩下新居民

搭著觀光船,
前往澎湖西吉島找尋「藍洞秘境」,
多數人卻沒注意到,
旁邊的玄武岩下方,
近年來多了新居民,
成堆,像是長城一樣的保麗龍沙灘,
垃圾容易抵達,卻難以清理,
問題急迫,但相關單位卻束手無策…

一隻海龜之死

一隻海龜之死,透露多少訊息?
海龜無法分辨食物或是塑膠,
往往一口吞下,
北台灣被救起來的海龜,
超過九成體內都有塑膠物品,
加上多隻海龜曾被漁網纏繞滲血,
台灣沿海已經成為佈滿海漂垃圾的「紅色警戒區」…

海漂垃圾成教材

海洋汙染問題跨越國界,
澎湖合橫國小因為與沙灘只有一牆之隔,
校園時常出現對岸漂過來的「中國漁業浮球」,
一顆顆浮球成為校園內的裝置藝術,
也是師生們最「寫實」的環境教育題材…
從彩繪浮球開始,認識海洋。

海漂回收大不易

安平海灘出現大量廢棄保麗龍已經不是新鮮事。
七股漁村的蚵農邊挖著牡蠣邊說,
不是他們不想改用新的PE塑膠發泡材質,
是因為保麗龍蚵棚輕巧好使力,
價錢更是新材質的三分之一。
環保觀念能否勝過蚵農行之有年的工作習慣?
要進入到回收系統,更是難上加難…

玄武岩下新居民

搭著觀光船,
前往澎湖西吉島找尋「藍洞秘境」,
多數人卻沒注意到,
旁邊的玄武岩下方,
近年來多了新居民,
成堆,像是長城一樣的保麗龍沙灘,
垃圾容易抵達,卻難以清理,
問題急迫,但相關單位卻束手無策…

兩岸官方零互動 金廈用「垃圾」交流

金門的沙灘早已沒有過往砲戰時的肅殺氣息,不過,即使軍方公佈除雷完畢,不少金門民眾對於海灘的記議還是相對模糊,「以前是空白,現在想到的都是垃圾吧。」 金門縣環保局人員表示,小時候,是看著15公里遠的廈門,在霧中若隱若現,覺得很遙遠,「現在不必了,來一趟后扁海灘,上面至少有8成都是廈門漂過來的垃圾」,這幾年平均穩定約有500公噸海漂垃圾「被輸入」, 早年生活垃圾為主,現在則是廈門漁民的漁業保麗龍球比例最高,體積大、加上回收不易,最讓他們感到困擾。

延伸閱讀:保麗龍的處理方法

金門海飄80%來自廈門

環運工作者洪篤欽近年來時常走訪海岸,他也發現,稀奇古怪的東西很多,包括非常民俗類的物品,「有寺廟的柱子,也看過放水流的動物屍體,還有牛皮被沖得只剩一堆脂肪」,洪篤欽表示,一開始會用猜謎解謎的心態,去看海灘發生甚麼事情,「但後來覺得這是很嚴重的狀況,而且好像很難短期內去改變」。

洪篤欽說,現在沙灘上最醒目的,就是從廈門漂過來許多大型橘紅色塑膠桶,重量驚人,研判是廈門機場工程的廢棄物,數量多到難以估算,漂上岸後被環保局就近擺在沙灘。「沒有大幅改善的跡象,他們人手少也很辛苦,但有時真的是舉報一下才動一下,我們就當壞人嘛。」

金門被環保署譽為,是全國海漂垃圾最嚴重的地區,特別引進兩台德國的淨灘車,造價高達400多萬元,一次出動大約10位工作人員,先撿拾大型垃圾,再讓淨灘車掃過海灘,金門縣環保局代局長楊建立表示,「用機器來取代人力,會比較有效率,一次能清走約90%的垃圾量」。

金門最大的困境在於,來自廈門的垃圾,最後都必須轉運回高雄焚化爐,每噸轉運處理費的成本約2700元,楊建立表示,從馬政府時代開始,地方就有想法「要把垃圾送還廈門處理,也去看過大陸的焚化爐 ,運送成本只要1000多塊,技術上沒問題。」但環保署回應,除非修法,不然金廈沒有在垃圾處理上合作的空間。

民進黨執政後,雙方官方交流中斷,楊建立無奈表示,去年一艘船在外海拋錨,有漏油危機,最後也是靠民間人士運作才拖走,「中央可以說是束手無策。」楊建立說,真正問題源頭,當然是對方垃圾控管得宜,把垃圾運到廈門處理,只是稍稍降低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但還是向陸委會陳情,如果兩岸有具體協商方案,希望中央正式授權我們去談。」

海灘遍佈對岸垃圾 金門想運回廈門

西吉島-玄武岩下「保麗龍海灘」

澎湖是灑落在台灣海峽的珍珠,遊客看見她的碧海藍天,是否也看到她承受著四面八方而來的海漂垃圾?

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翁珍聖表示,澎湖得天獨厚的洋流位置,卻讓自己變成「大型攔截網」,垃圾從中國大陸珠江口沖出外海後的第一個停留站。「夏天沙灘因為觀光興盛,有人固定清理,狀況還好,到了冬天,遊客一少,就變得很髒亂。其他像是東吉跟西吉等離島,狀況更是嚴重到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近年來西吉島因為秘境藍洞而爆紅,但多數觀光船只是快速經過,沒發現50公尺外的岸邊,堆滿大量保麗龍垃圾,雪白的顏色形成長長一片的「新海灘」,跟黝黑的玄武岩成為強烈對比。

當地船家表示,西吉明明是無人島,但卻變成只要有洞穴有凹槽,就有垃圾堆積,美麗秘境塞滿了大陸海漂來的保麗龍,垃圾簡直是無孔不入。

該怎麼解決?翁珍聖說,因為海流強勁,獨木舟很難靠近,能夠清理運送的量微乎其微。「有一次從東吉島的燈塔旁,用人力懸吊的方式,讓清潔人員靠近岸邊清理,但效果也有限。」加上海管處人力吃緊,「能投入的資源跟龐大問題比起來,相差太懸殊」,清完這一批,沒多久可能又有新的垃圾漂來,談問題對策,翁珍聖很悲觀,他說,短期內,還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解決,垃圾就會一直卡在西吉島的海岸。

採訪製作:
賈寶楠
游昌樺
曾學仁
徐宇威
王騰毅

一隻海龜之死

一隻海龜之死,透露多少訊息?
海龜無法分辨食物或是塑膠,
往往一口吞下,
北台灣被救起來的海龜,
超過九成體內都有塑膠物品,
加上多隻海龜曾被漁網纏繞滲血,
台灣沿海已經成為佈滿海漂垃圾的「紅色警戒區」…

救援台灣海龜 9成體內發現塑膠

「這隻綠蠵龜被海巡從宜蘭外海救上岸時,狀況不太好,除了有肺炎之外,腸道裡有小顆粒的塑膠硬塊,還有一些線」。海大是海龜研究重鎮,只要在北海岸附近,被救上來的海龜都會在這邊先行治療。海大海生所教授程一駿感嘆,這隻狀況還算恢復的快,曾經發現有一隻海龜,整隻罹患敗血症,也救不活,「解剖後發現,腸胃塞滿塑膠物品,完全不能消化,所以敗血死亡」。

程一駿專職海龜研究,他說,救上岸的海龜,有9成多在體內找到各式各樣的塑膠製品,「雖然有的可以靠著藥物排出,但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警訊,因為海龜被列為是近海的領航生物,牠無法分辨是食物還是垃圾,往往一口吞下肚,那就代表,台灣海漂垃圾的狀況很嚴重。」

按照環保署統計,台灣一年清出約5000公噸的垃圾,近年來淨灘活動越辦越熱鬧,固然喚起民眾對海洋環境認識,但中研院生物多樣系所研究員鄭明修也憂心,認為台灣的海岸不管是沙岸還是岩岸,地形都相當複雜,「不能只樂觀眼前的成果,因為能夠清掃出來的大概只有十分之一,還有很多看不到的卡在礁石、或是防風林裡」。程一駿也說,淨灘如果只是淪為你丟我撿,「花費一生心力也無法解決,還是要從源頭管制做起。」

延伸閱讀:環境教育 台日怎麼做?

中日台三方聯手 解決海漂從監控做起

2017年2月中日台三方受到沖繩縣官方邀請,在三天的研討會中達成共識,受邀的環團能夠一起製作監控平台。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翁珍聖表示,「沖繩可能體認到問題嚴重有80分,台灣還只有30分」,比較雙方差距,翁珍聖認為,沖繩純以觀光為主,所以格外重視海洋生態。沖繩縣環境部長大濱浩志則說,沖繩就有不少離島,但很多垃圾來到沖繩後,也要送回日本本島才能處理,一年要花一億一千萬日圓來清理海漂。受到洋流影響,海漂有百分之七十來自中國大陸,大濱無奈表示「海洋沒有國界,漂過來也是無可奈何,包括日本的東亞各國意識都要提高,不然沒有其他辦法」。

採訪製作:
賈寶楠
游昌樺
曾學仁
徐宇威

海漂垃圾成教材

海洋汙染問題跨越國界,
澎湖合橫國小因為與沙灘只有一牆之隔,
校園時常出現對岸漂過來的「中國漁業浮球」,
一顆顆浮球成為校園內的裝置藝術,
也是師生們最「寫實」的環境教育題材…
從彩繪浮球開始,認識海洋。

不懼海漂垃圾 合橫師生將浮球變陶笛

走進澎湖的合橫國小,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大量的藝術作品,有的懸吊像是太陽系的星體,有的可愛萬分,像是機器人或各式動物,還有全校師生整體創作而成的海龜樣貌。其實這些,都是經過海漂而來的漁業浮球垃圾,因為地理因素,合橫國小旁邊就是西嶼海灘,海灘上時常出現垃圾,來自中國大陸的比例高達8成。因此,如何從海漂垃圾認識海洋,成為合橫國小師生的日常。

澎湖合橫國小與沙灘上的海漂垃圾,僅有一牆之隔。

校園內的「巨型海龜」由廢棄的漁業浮球所組成。

「我們一開始先教他們動手做,比較簡單的造型,但學生通常都越做越有樂趣。」老師林宗雄熱情介紹著學生的作品,「不只美術課,後來也有進階到音樂課都能應用上,比較困難的樂器,例如克林巴琴,或是浮球陶笛,也都是師生聯手打造。」五年級的男孩陳致勳,用陶笛吹奏了一首「望春風」民謠,技法相當純熟。

教務主任許文震表示,讓孩子認識海漂垃圾帶來的汙染只是第一步,後來發現,透過互動,學生會主動把這些資訊分享給漁村的家人們,對他們來說,這樣的環境教育更有意義。

合橫國小學生吹奏浮球陶笛。

日環團打造虛擬市集 遊戲中認識海漂

專家們在中日台的三方環境論壇中,分享彼此環境教育成果,其中,引起熱烈討論的,就是沖繩市民回收運動會推出的回收遊戲教材;團體成員真喜志敦表示,他們會先打造一個虛擬市集,讓小朋友從購物之中反轉食材的概念,「因為大部分的人只會注意到食物標示的價錢,挑便宜的買,卻忽略了還有很多看不見的隱藏成本」。

真喜志敦解釋,「主要都是包裝耗材的不同,保麗龍與塑膠的隱藏成本就要40日圓,但PE聚乙烯材質的包裝,雖然購買時售價較貴,事後處理成本卻只要5日圓。」

真喜志敦秀出遊戲教材。

真喜志敦秀出遊戲教材。

於是,相加之後更能告訴沖繩孩子,購買為什麼要顧及背後的處理成本,因為他們生存在離島,許多垃圾都得運回日本本島處理,如果垃圾隨手一丟成為海漂,處理起來就得投入更多成本。

真喜志敦表示,從事環境教育已經10幾年了,每次跟新手玩起互動遊戲時,對方普遍反應遊戲很有趣,知識很新鮮;但也讓他感嘆,這代表環境教育推行的還不夠徹底,多數沖繩人對於海漂垃圾影響依然一知半解,「但海漂問題超越國界,不管台灣還是日本,都要更努力推動,才能把垃圾數量降低。」

採訪製作:
賈寶楠
游昌樺
曾學仁
徐宇威
王騰毅

海漂回收大不易

安平海灘出現大量廢棄保麗龍已經不是新鮮事。
七股漁村的蚵農邊挖著牡蠣邊說,
不是他們不想改用新的PE塑膠發泡材質,
是因為保麗龍蚵棚輕巧好使力,
價錢更是新材質的三分之一。
環保觀念能否勝過蚵農行之有年的工作習慣?
要進入到回收系統,更是難上加難…

基隆漁民自主淨海 漁網上岸難處理

尼龍漁網漂浮北台灣海面,時常卡住輪機,造成漁民經濟損失。

「之前有幾次魚補回來,網內一堆塑膠,都把魚刮到傷痕累累,在市場真的很難賣。」  基隆林新永船長描述海漂垃圾對漁貨的傷害,但最讓漁民心生恐懼的,還不是撈到塑膠垃圾這麼簡單。「像我前兩天出海時,大陸漁網卡住我的輪機,當時在外海,船員還得當潛水夫,翻身下海割除漁網 。」船長林昱中越說越生氣,表示當時纏繞太嚴重,只得拜託別的漁船拉他回八斗子漁港,每次只要被海漂纏上,捕魚工作得立刻喊停,損失至少上萬元台幣起跳。

基隆漁會在北台灣算是少見特例,近年來,不定期且自發的清潔漁港內外海,不管是載客人出海釣小管,還是出海捕魚,隨手撈起海中的瓶瓶罐罐等垃圾,已經是船家們的日常。船長林新永表示,以前漁民只會怪大海越來越多垃圾,但現在體認到海洋是大家的,願意跟基隆市府合作,主動撈捕海洋垃圾。但卻面臨到難題, 其中之一,是漁民們撈到大型漁具,像是廢棄的尼龍漁網,巨大又笨重,「但因為它不能回收,運送更困難,後端處理的環保局,目前還沒有很好地銜接系統,有時只能暫時放在漁港旁」。基隆市海洋事務科科長蔡馥嚀 憂心忡忡地說著。

海漂保麗龍處理困難 多數違法露天焚燒

指著連成長長細線的保麗龍微粒,台南社大研究員晁瑞光無奈表示,台南蚵棚架的保麗龍汙染問題嚴重,但如果只是一塊一塊佈滿沙灘,撿拾還算簡單,不過,一個蚵棚大概會使用12到16塊保麗龍板,使用期限約三年,往往因為長期使用,老舊剝落而四散的保麗龍微粒,最後落腳在台南沿海,沙灘像是生了慢性白化症一樣,要完全清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台南安平海灘,佈滿保麗龍微粒。

雖然台南市府大力推行替代式的包覆型浮具,但成效不彰,多數漁民依舊選擇便宜的保麗龍。但經過海水浸泡後,上面沾滿泥濘與及各式浮游生物,屬於最難清理的C 級,國內只有少數廠商有能力透過溶劑處理,使其變成回收塑料 ,不過處理的產能也有限。其他家處理C級保麗龍,依舊使用傳統的切割、融化回收,無法發揮再生功能。而且環團或官方淨灘後,要把海漂保麗龍都交給廠商處理,現實上,也有計價的商業考量。因此,海漂保麗龍成為燙手山芋,不少縣市環保局都以「麻煩」或是「難以運送」為由拒收,進入回收體系可說是難上加難。所以撿拾後,還算完整的保麗龍,往往被當助燃劑,與蚵棚架一起就地燒毀。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剛舉辦完的世界地球日活動的安平海灘上,依舊四處可見,蚵棚架被私自焚燒的痕跡。

回收保麗龍分級

保麗龍經過海水浸泡,沾滿泥濘與及各式浮游生物,常成為最難清理的C 級。

採訪製作:
賈寶楠
游昌樺
徐宇威
許正宏
王彥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