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C
20°C
地區
黃寅 / 報導
2025/ 03/ 31 17:55

中榮加護病房AI化 能預測病情 用藥住院天數都少了

AI(人工智慧)浪潮下,台中榮總2017年指派醫護到東海大學AI中心學習AI知識,進而發展出一套運用在加護病房的「Zoe智慧重症系統」,不但能預測患者的病情,選擇出最優先治療對象、治療方式、節省了醫師和護理師人力,甚至連用藥都減少,這些成果正逐步商轉,擴大運用至其他醫院,成就受到國際重視。

 

這套系統有11個新開發的軟體,可運用在急性腎損傷預測、急性呼吸鎮窘迫症候群分類、拔管預測、疼痛管理、營養風險預測、菌血症風險預測,甚至是24小時後的死亡風險等,總計發表20餘篇論文,並獲得台灣和美國10多項專利,還獲得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的銀獎,地位等同亞洲第一。

 

參與AI學習、本身是胸腔科醫師的副院長吳杰亮說,他在加護病房工作20多年,看到工作上的一些困境,例如患者病情複雜且變化快速,需要24小時輪班照顧和觀察,如何快速取得資訊並決策就很重要。

 

但24小時監測的數據很龐大,如何快速解讀、整理,並被告知要先注意可能是心臟、呼吸、腎臟或是感染,甚至是病人有無躁動等,這些議題是加護病房每天都需要面對和處置的。台中榮總有這麼大的資料庫,剛好2017人工智慧學習的趨勢來了,他和另4位臨床醫、護、資訊等領域同仁在醫院指派下,一同到東海大學AI中心學習最新的AI知識。

 

接著,他就以在加護病房經常遇到的問題設定主題,在醫院跨科別分組合作,提出以AI方式解決的計畫,獲得國科會補助,並在與東海大學、研華科技、慧德科技公司合作下,運用醫院資料庫,先後完成11個新開發的預測軟體。

 

吳杰亮說,因為AI的應用,台中榮總的加護病房像多了11位得力的助手,平均住院天數下降、合併症減少了、呼吸機的設定正確率提高了、鎮定安眠藥物的使用減少了,營養師、護理師都感覺有幫助,尤其是對剛進入加護病房的新手,這些數據都能有效幫忙,對疾病的照護確有幫助,但具體的臨床效益評估仍在持續實驗中。

 

雖然加護病房因為AI有了轉變,但吳杰亮仍認為,因為加護病房的醫師、護理師等人力愈來愈緊迫,所以這些工具的開發和運用,都更有急迫感,也更需要跟臨床整合,不僅台中榮總來用,應該還有更多醫院來用。

 

吳杰亮說,在進一步應用和研究上,台中榮總正規畫與大型語言模型技術整合,例如只要問系統「這個病人該怎麼照顧」就立即會得到答案,這需要設備與技術,也有賴政府大力幫忙。

七旬澳門男8年彎腰睡覺常痛醒 來台微創內視鏡手術後抬頭挺胸清明連假賞花熱潮 花粉熱患者如臨大敵小心眼睛癢鼻塞氣喘低溫不做暖身運動不保暖就行動 醫院門診這類病人多一倍影/停經服用賀爾蒙也成肺栓塞高危險群 6旬婦運動後險休克65歲婦肺癌不積極治療 全球未滿2百例的罕見轉移找上她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