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莊祖銘
/ 報導
2021/
07/
27
13:09
疫情終見曙光!中正大學教授建置台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至今,民眾生活在恐懼中,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黃耀廷長年研究感染微生物基因定序,看見醫院臨床追蹤不明感染原因的困境,著手建置「台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可望讓台灣面對下一波傳染疾病時,能加快辨識感染病原。
黃耀廷說,追蹤病原除分析致病、致死的病原體,還可找出相近的群聚,以及辨識新出現的變異,「要知道病原體,必須判讀基因序列」,但背後一定要有龐大的微生物資料庫。
過去台灣微生物基因定序大多侷限在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常見菌種,黃耀廷表示,當遇到新亞種或罕見菌時,光是正確鑑定就有困難,即便鑑定出來,醫師依然仰賴歐美國家常見抗藥性的統計資料用藥。
然而所有病原體都有「在地化」傾向,黃耀廷說,每個國家從水土環境、食物、抗生素使用不同,就會孕育出特有的病原體,他6年前與台中榮總合作抗藥菌株研究,就發現台灣有些病原體的基因序列和國外長得不太一樣,甚至發展出在地抗藥性的突變菌株,參考歐美資料治療的效果自然打折,於是他決定著手建置「台灣病原體在地資料庫」。
黃耀廷最近先從台灣醫院常見感染微生物基因體開始,如克雷伯氏肺炎鏈球菌、結核分支桿菌等下手,並透過與全台各大醫學中心臨床試驗逐步擴充。
該資料庫預計一年後完成,提供醫院發展精準醫療的一個新選擇。黃耀廷表示,資料庫將幫助醫師即時找出重症或危險族群感染的病原體,也能追蹤台灣特有的抗藥基因,讓投藥更加精準,甚至當出現新興疾病時,用來比對相似的基因和可能的來源,以及預防疫情擴散。
影/6旬高雄男有妻捐腎 克服血型相異...「三腎人生」揮別洗腎8旬婦沈默殺手上身不自知 拔草跌坐致脊椎體嚴重塌陷七旬澳門男8年彎腰睡覺常痛醒 來台微創內視鏡手術後抬頭挺胸清明連假賞花熱潮 花粉熱患者如臨大敵小心眼睛癢鼻塞氣喘中榮加護病房AI化 能預測病情 用藥住院天數都少了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