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C
21°C
地區
江良誠 / 報導
2021/ 04/ 24 15:54

影/日月潭大驚奇 水位下降13公尺重現178年前古墓

持續乾旱,日月潭水位到海拔736公尺,水位下降13公尺,沈入水底的建築、遺跡重見天日,昨天又有民眾在伊達邵燈塔附近潭底,發現一塊墓碑,竟是清朝道光23年設立,距今已有178年時間,讓發現者相當驚訝,也是日月潭蓄水發電,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

 

臉書「日月潭一等高」粉專管理員在直播影片中說明,他駕小船在伊達邵燈塔附近,意外發現岸邊有一塊墓碑,他靠泊上岸查看,發現這座墓碑石碑上字跡筆畫清晰,立碑時間為「道光23年仲夏」(西元1843年),至今已有178年歷史。

 

墓碑上堂號為「金蒲」,並刻有「顯妣諡淑慎陳媽鄧氏」,左側碑底刻字較為模糊,依稀能辨識「孝男」2字,墓碑根部完整應不是遭棄置,而是原本沈入潭底的清朝古墓。

 

根據記載,「日月潭」一詞,最早見於清道光元年(1821)台灣府北路理番同知鄧傳安所著「蠡測彙抄」第2篇「水沙連紀程」所記:「…過水裏社,望見日月潭中之珠仔山;藍鹿洲東徵集所紀之水沙連即此…」。

 

日月潭為天然湖泊,原本面積為4.55平方公里,1934年蓄水完成日月潭第一發電所,潭面擴張至7.73平方公里,當時稱為「珠子山」的拉魯島面積也稍為縮小,原本設在潭邊的聚落、住宅甚至墓園,也因此沈入水底。

 

發現古墓的李先生說,水位退到能看到墓碑,估計至少要退水位10米以上才能浮出,等於墓碑長年的沉沒在潭底,如今可以重見天日,依舊屹立不搖,感覺蠻神奇的。地方人士表示,距離上次浮出水面,可能追溯到30到40年前的乾旱。

 

南投縣文化局說,這座墓碑未被敲打、破損,墓碑下是否還有先人骨骸,都無礙文資審議,若具文資價值,就會設告示並劃定保護區。

影/大甲媽祖回鑾急行軍 開放躦轎腳讓信眾好開心大甲媽回鑾路過彰化市 信徒敬獻金牌15萬捐款10萬元做公益影/高雄雙罷劫 民進黨許智傑、黃捷進入罷免二階連署LCIF對等捐助8萬2千美金 彰化喜樂烘焙設備冷藏貨車獲更新針鋒相對 蔣萬安: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是民進黨和共產黨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