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劉星君
/ 報導
2020/
10/
25
07:28
月桃葉提籃、繽紛打包帶「曬」編織展看見原民生活智慧
屏東縣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舉辦《曬》編織特展,邀請三地門鄉10個部落長輩,共17名編織高手展出具有特色及創意的編織作品,從生活中就地取材,看見原民生活智慧與編織背後的歷史意義與價值。三地門鄉部落工藝家彭春林說,展覽鋪陳設計讓人感動,看到老人家歷史脈絡,堆積智慧技術。
走進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印入眼簾各式各樣藤編背籃,用月桃葉編織的嬰兒吊籃,還有色彩繽紛的打包帶編織的提籃,每個生活用品,如同藝術品精緻細膩,地板上鋪上月桃葉草席,彭春林說,看到月桃葉草席,讓他想起小時候的回憶。
長輩們看到生活中的編織提籃、嬰兒吊籃,打包帶等當成展品展出,展品超過2、30年歷史,78歲江柯菊緞看到30年前的編織袋,想起當時編織過程與已逝的好友,感動落淚,她從小學4年級學編織,編織的物件到現在都還可以使用,編織最重要「耐心、興趣」。
「曬」策展人陳惠蓮說,展場布置展現不同時期演變,材料變化,天然材質到加入棉繩、布料、打包袋,產業面來看從內需到市場買賣,有些長輩靠製作打包袋提籃等賺錢養家。長輩們創意十足,從顏色搭配、編織技法,籃子編織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手藝。
三地門鄉長車牧勒薩以・拉勒格安說,「曬」是動詞,月桃葉在編織前要先在陽光下曝曬。也是形容詞,要《曬》長輩們的巧手和心思,也《曬》後輩們以他們為榮為驕傲的心。長輩們用精湛熟練的手藝編織可裝納食物或穀糧的器皿或一張草編的蓆子,每種編織樣式,每個環扣結節,都是智慧、知識的累積。
車牧勒薩以・拉勒格安說,排灣族、魯凱族編織文化同樣精彩,期盼展覽作品在文化傳承與教育持續發揚生命力,看見編織背後的歷史意義。
《曬》編織特展在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展出,展出日期即日起到12月18日。
半導體科普實驗專家施惠出書 林本堅 蔣尚義為新書站台把周董經典歌變文字裝置藝術 方文山:這才是完整的我國中排球聯賽新園國中男女排進甲組決賽 周春米贈加菜金影/超厲害世界冠軍!神操控!滑翔機乖乖飛回來影/世界冠軍南投滑翔機飛行賽露一手 學生驚呼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