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暴雨務農苦
去年,霸王級寒流,低海拔降雪;
今年,梅季強降雨,雨量創新高。
近年旱澇不均加劇,
務農,成了一場賭注...
極端氣候衝擊 台灣暗藏糧食危機
極熱、極冷、強風、暴雨,氣候變遷正威脅地球每個角落,近年來,台灣各地農作物受到天災衝擊一年比一年嚴峻,直接影響餐桌上的食物價格波動,「氣候的變化,農業首當其衝受到傷害。」專家提醒,國內農作物受氣候波及,國際糧價又節節攀升,帶來的隱憂正是將引爆的糧食危機。
雨水分佈不平均,增加農作物生長難度。
雨水不均暴雨增 不利農作物生長
氣候變遷並非只是農民的「感受」,而是實際發生當中。以雨量來看,氣象局科技中心主任鄭明典表示,當雨日變少、年總雨量卻沒有太大變化,代表暴雨愈來愈頻繁,乾季卻愈來愈乾,雨水分佈不平均,不利農作物生長。
科技部、氣象局等單位建置的「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二O一O年的報告指出,近五十年小雨日(日雨量一毫米以下)減少的幅度是平均每十年減少三點六九天;大雨日(日雨量超過三十毫米)平均每十年增加零點七二天,暴雨日(日雨量超過兩百毫米)變化更明顯,平均每十年增加零點八四天。
2100年 台灣年均溫恐升4.94度
高溫,則是全球都難以迴避的趨勢。從數據上來看,台灣過去百年平均溫度增加一點四度,是全球平均零點六五度的兩倍多;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預測,在溫室氣體高度排放(RCP8.5)的情境下,到世紀末二一OO年,台灣年均溫最多將再上升四點九四度。
特別是夜間溫度上升,更讓人擔憂。鄭明典指出,農作物多需要利用夜間休息、減少能量消耗,夜間溫度降不下去,農作物晚上不能好好「睡覺」,產量就會受影響;加上每年夏季颱風帶來狂風暴雨,都可能讓農民整年的心血泡湯。
梅雨季大暴雨 檸檬報銷稻發芽
「紅龍果枝條乾扁、萎縮,就是因為太熱了,植物只好啟動『休眠』機制,得花更多功夫『喚醒』它。」台東紅龍果農郭明哲抓起紅龍果的枝條,指著上面的點點黃斑說,「這些都是熱造成的。」台東近年來高溫動輒飆上攝氏卅七、八度,連熱帶作物紅龍果都「凍未條」,超出廿度到卅度的適合生長溫度區間,出現脫水、變黃等「熱障礙」。
「不是一次下光所有雨,就是該下雨時不下雨。」果農林美岑說。季節錯亂的強降雨、高溫同樣扼殺熱帶水果芒果。天氣熱病蟲害就多,「預防做再多都沒有辦法防範」,天氣熱讓芒果產量下降至少一半,降雨時間錯亂也會影響芒果甜度,外表被雨水打過更會有黑點。
降雨不均也讓一年多收、產季橫跨四季的檸檬難以消受。檸檬農陳祥介解釋,近年降雨季節轉變,收成受到高度衝擊。檸檬幼果期如果遇上暴雨,直接落果報銷,沒掉下來的檸檬,一下子吸了太多水份,表皮變厚,品質也變差。
極端氣候帶來的溫度、雨量,也讓農作物頻繁出現過去不常有的現象,農委會前主委陳保基表示,今年梅雨季連續大雨,讓許多來不及搶收的水稻「穗上發芽」,稻穗上出現白色的胚根、綠芽,只能以低價繳交災害穀製成飼料,「這是過去很少見到的現象」,但難以預期的氣候讓農民損失的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