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蓬生 / 報導
2025/ 05/ 20 16:53

牛耳在牛角前還是牛角後?老陶師百歲冥誕作品「解密」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2025台灣工藝季「添福漫活.百年匠心」林添福藝師百歲紀念展,上午在苗栗工藝產業研發分館(苗栗工藝園區)開幕,從老陶師豐富的創作與深厚的陶藝精神出發,回顧他一生的重要創作歷程,也對林添福在台灣陶瓷工藝史上的卓越貢獻致敬。

 

工藝園區指出,林添福自幼生長於窯場,他的祖父是陶藝重鎮台中大甲東的一處窯場窯主,耳濡目染下,14歲就成為拉坯師傅,從採土、砌窯、雕塑到燒窯都親身實作,累積深厚技藝,不僅承襲福州製陶技術,也在台灣陶業歷經轉型與衰退的浪潮中,堅守窯場持續創作。

 

即使年事已高,仍能以創新語彙回應時代變遷,發展出傳統生活陶、雕塑工藝陶與當代柴燒陶等3大創作主軸,秉持「以火為道、以心為用、以土為器」的創作哲學;他樂於分享悉心指導後進,為人風趣開朗,深受陶藝界敬重,被譽為「傳統陶技藝活寶典」,如今這份珍貴的技藝與精神由兒子林瑞華、媳婦鄧淑慧承襲,持續守護竹南蛇窯,讓陶窯技藝薪火相傳。

 

竹南蛇窯1972年由老窯主林添福帶著9個師父加上一頭牛,用了3000塊土磚搭出長達25公尺的大型蛇窯,生產傳統花盆,但僅10年光景,大型現代化陶瓷廠相繼興起,傳統陶廠難以匹敵,窯廠工人都走了,只剩林添福和次子林瑞華堅守竹南蛇窯,並轉型柴燒陶藝,成為苗栗柴燒陶藝重鎮。

 

林添福81歲起每年都辦個展,10年前還在苗栗工藝園區推出「台灣硘聲」90大壽展,老人家一生創作不輟,2019年以94歲高齡辭世,他的人生也正是一部台灣陶業與陶藝的發展史。

 

今天520是林添福百歲冥誕,園區特別規畫這項展覽,共展出34件老人家年輕到晚年的創作,其中三分之一都已由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典藏。展出作品從傳統生活陶到柴燒陶藝都有,其中有的雖是柴燒,卻有如瓷器般的質感,沒有一般柴燒的落灰,讓人驚豔,現場導覽人員解說時以一些小故事為老陶師的創作技法解密,其中有件牛的造型作品,兩側牛耳在牛角前,但另一件卻是牛耳在後。

 

導覽人員說,老陶師創作不像現代工藝家創作時會有草圖,都是憑經驗直接捏塑成形,當年創作出牛耳在前的作品後,林添福也發現有點不對,後來又創作出牛耳在後的正確造型;至於柴燒創作出如瓷器的質感,並非上釉,關鍵是陶土配方,老陶師的功力能充分掌握不同陶土的比例和作品燒製的結果。

 

這項展出將持續至10月15日,展覽時間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周一休館,國定假日除外)。

影/彰化家扶7運動健兒翻轉人生 罹癌父與奪冠女兒相擁而泣影/新北民歌之夜 侯友宜高唱「恰似你的溫柔」影/江啟臣、局長、議員被水上鋼鐵人噴全身濕 他喊很爽九份紅燈籠祭昇平戲院登場 提燈夜遊三大打卡區湧人龍貢寮鮑混養紫海膽提高收益 今放流九孔、紫海膽11萬顆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