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金門春祭忠烈 反共救國軍後裔盼南海部隊立紀念碑
明天是青年節,金門縣各界今日上午在太武山舉行「春祭國殤公祭革命先烈暨國軍陣(公)亡將士祭典」,由金門縣長陳福海、金防部指揮官黃先壬主祭,率領軍政民代表行獻禮,緬懷為國犧牲的英烈,典禮莊嚴隆重。
此次祭典最受矚目的,是「南海部隊反共救國軍」的臨時牌位首度納入祭祀行列,讓反共救國軍後裔王國棟與烏坵女兒高丹華相當欣慰感動,高丹華表示,希望未來不僅能讓南海部隊進入忠烈祠,甚至能為其立一座紀念碑,以彰顯其歷史貢獻,她提及,看到胡璉的子孫在倡議,「要為解放軍在金門立紀念碑,這讓南海部隊情何以堪啊?」
金門縣政府表示,每年青年節(3月29日)及軍人節(9月3日),縣府皆會在忠烈祠舉行祭典,向為國犧牲的忠烈英靈致敬,藉此提醒後世,當年先賢先烈的犧牲換來今日安定的社會與國家發展,這些儀式不僅是追思,更具有深遠的歷史教育意義,期盼能將烈士精神代代相傳。
據了解,太武山忠烈祠與公墓於1952年設立,是自1949年以來金門地區祭祀與安葬陣、公亡將士的主要場所,忠烈祠現供奉的忠魂包括陣亡將士、公亡將士、公陣亡民防自衛隊、抗日烈士、八二三砲戰殉職的中外記者等。此次「南海部隊反共救國軍」牌位首度入祀,對於後代而言,象徵歷史正義的一步。
王國棟表示,這是他首次參加太武山忠烈祠的春祭,能親眼見到南海部隊的臨時牌位被納入,令他相當欣慰。他透露,為了推動這項行動,他已努力5年,並透過立法委員向軍方反映訴求,軍方也曾在立法院召開2次協調會,今日能夠達成階段性成果,他特別感謝高丹華長達20多年的奔走。
軍方代表今日也向王國棟表示,在1949年古寧頭戰役前,於大陸大小嶝一帶也有反共救國軍成員陣亡,經過金防部一年多的史料查證與比對,這些殉難將士的名單已於去年正式入祀太武山忠烈祠;王國棟說,未來仍將持續努力,盼能早日讓他的父親與老前輩們都能入祀忠烈祠。
長年投入南海部隊歷史保存工作的高丹華則表示,最初只有她一個人在努力,後來成立了「中華民國邊境烏坵公共事務協會」,吸引博士、學者、老兵及有志之士加入,一同為離島軍人的歷史定位奮鬥。她感嘆,這段歷史過去因為缺乏資源與官方支持,推動過程相當艱辛,但她相信,若政府不做,民間就應先行,這也是她多年來不放棄的原因。
高丹華強調,首要目標是讓南海部隊正式納入春祭,未來還要更進一步,爭取立碑紀念。她認為,南海部隊紀念碑不僅能讓後人銘記這群曾在敵後奮戰、保家衛國的烈士,更能成為金門的文化資產,向外界展現這段不容抹滅的歷史。
反共救國軍成立於1949年,當時以游擊戰術襲擾中國東南沿海,成員多數來自福建、廣東等地,曾執行敵後突襲、情報蒐集等任務,期間傷亡慘重。隨著國共內戰局勢變化,這批戰士的歷史逐漸被淡忘,直到近年才重新獲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