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昌樺 / 報導
2024/ 06/ 28 13:54

影/<步入空降危機>打診把脈高空外牆 修復城市空心

玉山高空工程作業員高子興拿著打診棒,在超過33年的大樓外牆上敲敲打打,因為0403地震之後,大樓管委會發現外牆略有異常,雖然目視看過去突起掉落不多,但是還得從聲音的空心或實在,辨別外牆瓷磚密合程度。高子興解釋,有些磁磚可能因為地震原因逐漸鬆脫,只要輕輕一剝,就能快速卸除。隨著時間更替,外牆的安全性、機能性,甚至保護力都有可能降低,台北市在0403大地震當天,就有262棟大樓通報磁磚剝落,光是一天,就超過過去五年申請外牆修繕補助的數量,提醒這城市,得正面回應高空危機。

 

「步入空降危機」系列專題第二則──修補空心,聯合報記者實地走訪高樓層建物,該如何診斷外牆危機,以及修繕,從老化、施工品質不佳等因素體檢各縣市的高樓外牆政策,因為統計全台磁磚雨的滂沱程度,看似台北雨勢最驚人,從2019年開始截至五月底,近六年統計共2346件,新北市1334件排名第二,高雄則是784件,排名第三,但數據評比很難全面呈現,因為只有北市是專案統計,其他各縣市都屬於1999形式的危險通報,對於外牆危機,各縣市沒有站在同一基準點。北科大建築系副教授廖硃岑表示,2016年左右,六都陸續有勘檢進度,但後來地震議題一來,外牆安全問題就沒有更多討論。

 

但就連台北市,也在今年三月,恰好是大震之前改了規定,原本依照外牆安全診斷檢查及申報辦法,規範11樓以上,屋齡15年以上的建築物,每6年申報一次,30年以上住宅,則是每3年申報一次,未申報者最高可處5萬罰鍰。但改規定之後,直接把屋齡提高到30年,才需要首次檢查。北市建管處專門委員鄭大川說,經過統計,有外牆剝落的建物,95%都在屋齡30年以上,所以才修改規定,但他也坦言,修改或未修改都是兩難,因為民眾常抗議,要多花這些額外的費用,也是政策丕變的主因。

 

屋齡30年似乎成為一條官方認定線,國振工程顧問結構技師陳宗斌也建議,建物的危機還能從是否面臨主要幹道、行人密集處,甚至是外牆附掛物,像是冷氣,或是各種招牌,一併納入檢查。陳宗斌表示,政策也應該思考,得要求各大樓擬定外牆管理維護辦法,累積經費,才能避免建物快速劣化。

影/柯文哲:對罷免厭煩 確定民進黨不會被罷?影/王義川轟"趕走台積電" 張善政大笑回:米未熟就掀鍋影/不只國會改革 朱立倫:力拚核電延役、財劃法修正通過影/大罷免時代基隆開始 曹興誠:從北往南罷免下去救台灣影/罷免謝國樑最新連署人數3.6萬過門檻 7月5日送件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