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罕見!金門蔡氏宗親300多人到軍事重地內掃墓祭祖
清明節將屆,瓊林蔡氏宗親今天到金防部核心地帶的太武山管制區內祭掃祖墳,受到濃霧攪局,不少旅台鄉親無法趕回來參加,讓往年動輒650多人的祭祖,剩下約300多人參與,但場面還是很盛大,祭祖完畢後,蔡氏族人就地在營區內擺設流水席「吃頭」,聯誼情感「博感情」。
蔡氏族人今天按往例,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前往金防部營區內掃墓祭祖,向五世祖靜山公、前清水師提督蔡攀龍祖墳掃墓致祭;祭禮在上午11點舉行,蔡氏宗親由輪值頭家準備三牲、菜碗,及酒、香、炮、燭、金紙、四角燈等祭品及墓紙辦理祭禮,眾人在主獻官帶領下恭敬的祭拜祖墳。
據了解,當年國民黨軍隊撤退到金門,就地劃地當做營區,許多居民的祖墳都被劃在營區內,以致出現每年清明許多金門鄉親要「進軍方營區掃墓」如此金門特有的奇景;蔡氏祖墳就是其中之一,蔡氏宗親會共有3座祖墳位於金防部內,包括蔡氏五世祖蔡靜山、十四世祖蔡安所、二十世祖蔡攀龍,其中蔡攀龍是清朝嘉慶年間福建水師提督,其墳墓為3級古蹟。
瓊林里長蔡懷芝表示,祭祖完畢後,族人會在營區內擺設流水席「吃頭」,早年族人就地食用祭祀祖先後的牲禮、果品,「席地而食」成為金門清明祭祖的一大特色,近幾年改為「辦桌」,原是大家站著吃,方便走動,聯繫情誼,近幾年已改有凳子坐,順應族人建議。
有參與民眾表示,今年因濃霧導致海空交通受影響,旅台與在南洋的鄉親都無法回來,加上今天是上班日,學生與許多上班族無法請假參加,參加人數少了一大半,此外,往年金防部會由指揮官或政戰主任到場參與,但今年卻缺席,跟往年相較,感覺差很多。
今天到場調研的金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曾逸仁表示,蔡氏的五世祖靜山公墓預估在宋代所建,而後在明代有整修,目前雖還沒有文資身份,但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多年來在軍方的協助管理,維護的很好,蔡攀龍墓則是縣定古蹟,在莫蘭蒂颱風後有損壞,目前文化局規劃明年申請中央經費來進行修復。
文化局長呂坤和也提及,金門很多明清的墓,可以說任何一個到台灣都是文化資產,但因為金門量太多,除非古墓是重要人物,或有重要構造,比較有機會進入文資保護,目前文化局正在做古墓普查,希望把金門的古墓特色與價值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