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3花蓮地震周年/太魯閣山下村被震倒停業 員工在山下迎老店重生
「太魯閣山月村」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台地的老字號旅館,主打太魯閣傳統文化特色,屹立園區20年,卻被403大地震擊倒而停業,員工已四散各地。員工之一的宋育騰因為不捨,加上村長鄭明岡的一句話,決定不離不棄,在新城老街的山月村招待所,重新掛牌營業並改名「太魯閣山下村」,期盼有朝一日重建山月村,把失散的班底全接山上老地方。
另起爐灶的太魯閣山下村是一間小屋門,門口的招牌是用木頭拼成「山下」字樣,所有員工就是宋育騰夫婦和另一名員工3個人。27歲的宋育騰說,這裡原是山月村的招待所「思想起」,讓坐火車、提早到花蓮或趕上山管制時間的客人能稍作休息,隨著地震善後告一段落,山月村搬到山下,改名為「太魯閣山下村」繼續經營。
山月村招待所另起爐灶 每天問ChatGPT怎麼辦
宋育騰當時想著,招待所乘載大家許多回憶,尤其店內一些裝潢也是幾年前他和同事共同完成,感觸特別深。山月村因地震沒了,山下村(招待所)若因負責人不想經營也沒了,相當可惜,「這裡的村長問我有沒有意願接手,我就硬著頭皮接下來」,並與同為山月村員工的妻子許曉芬、另一名員工黃偉帆一起打拚。
宋育騰在山月村工作6年,負責修水電、做木工、主持活動,服務20年的許曉芬與待了快15年的黃偉帆則是櫃檯副主任和副理,宋育騰坦言「做餐飲不是我們的專長,真的是邊做邊學」,儘管有些膽怯,仍勇往直前,不只請教山月村廚房師傅的經驗,每天還會問ChatGPT怎麼辦,漸漸釐清經營思緒。
直到今年1月2日與房東簽約,開店之路才再邁進一大步。宋育騰回想,那時要重新打造太魯閣族風格的裝潢,規畫餐點、故事分享內容等,3人一天都睡不到6小時,從無到有費時2周,地板自己貼、桌子動手做,就連屋簷繪畫的也不假他人之手。
「思想起」1月15日改名「太魯閣山下村」,推出風味餐、咖啡等飲品,也向旅人分享太魯閣族文化、山月村與新城老街的故事。
遇暖心客人 買下店內貓頭鷹木雕卻未取貨
宋育騰不諱言,3、4月是花蓮旅遊淡季,不知道外國觀光客會不會來台灣、來花蓮,他依然充滿信心,因為村長鄭明岡跟他說,山月村剛開業時也很慘,但住房率逐漸穩定成長,培養出口碑後就愈來愈好,山下村也會是如此;鄭明岡為此送他一件石雕當開店禮,上面刻著「沒有不景氣,只有不努力」。
開業以來,山下村遇到許多有愛的客人。宋育騰說起高雄旅客的暖心舉動,眼神中充滿感激;這名旅客原本想捐款幫助山月村,但不得其門而入,得知有山下村這個「復興基地」,於是包下店內所有的貓頭鷹木雕,結果錢都結清了,人卻消失沒取貨,「我一直把貓頭鷹木雕擺在這邊,等他來拿。」
地震催人散 宋育騰:天意
其實,山月村20年的OT案已在去年9月合約到期,還沒等到續約,卻因為地震受損只好解約,宋育騰認為是天意。村長鄭明岡原本希望原業主能再次得標,甚至開放員工入股,不少櫃檯、廚房員工就想去大飯店學習,「沒想到,一個大地震讓大家全散了。」
403地震將屆周年,這個突如其來的天災改變山月村太魯閣族人的生活,宋育騰深深體悟,以前當員工,每天只做該做的事,其他時間顯得荒廢,尤其地震當天因為睡不著覺,提早與妻子上山到班,也算「逃過一劫」;現在一醒來就有目標,生活更加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