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結生命的瞬間 生態講師製作千隻甲蟲標本
昆蟲、爬蟲講師鄭合翔從小喜歡甲蟲,但活體照料要花費時間,轉而蒐集標本,但標本價錢也是筆不小負擔,於是自己摸索製作標本,至今蒐集近千隻國內外各式甲蟲標本,有如小型昆蟲館。鄭合翔說,將標本和學童分享、近距離觀察生態,感受世界上還有這麼漂亮的昆蟲存在。
畢業於嘉義大學森林系的鄭合翔說,小學三年級自然課有飼養昆蟲課程,於是到昆蟲店買隻鍬形蟲飼養,逐漸愛上甲蟲,但是因為活體照料要花費很多時間,會擔誤學業,轉而蒐集標本,後來發展出興趣,不過,這樣下來也是筆不小開銷。曾買過最貴的1隻標本花費4萬5千元。
甲蟲外表骨骼比較堅硬,死後只要是完整就可以保存下來作為標本,但是死亡時腳會縮起來,會呈現不規則狀,因此需要麻煩甲蟲店處理才能呈現完整的姿態,每隻大約花費幾百元,這筆花費對小學生而言是沈重負擔,所以自己試著拿昆蟲屍體嘗試學習製作標本。
他說,國內製作標本的同好不少,甲蟲標本屬於較大型,常常跑去看別人的標本、找資料,自行摸索操作,發展出自己製作標本的流程。如今製作標本超過10年,已有近千隻。
其實標本製作過程都大同小異,差別在於姿態、動作,有些靜態、有些是動態,還有是角度呈現的不同。當中標本的乾燥處理尤為重要,溫度控制不好會導致標本脆化。
鄭合翔表示,製作流程大約會先確認新鮮程度,如果在野外死掉,可能會吸引一些蟲子進入蟲體內,要先進行冷凍,將體內一些雜蟲凍死後再進行製作,再來是進行軟化,因為死亡身體會全身僵硬,要泡水讓它的關節軟化,然後用標本板(背板後有泡棉)插針,經由插針讓昆蟲呈現標本師所要的角度、狀態,之後整個送進烤箱進行乾燥處理,約2~3天後拆針後入框,放於防潮箱作永久保存。
昆蟲的種類太複雜,如金龜子、鍬形蟲、天牛等物種,每隻要注意的環節各有不同,像天牛的觸鬚較為修長、展體時不注意非常容易斷,甚至在拆針時會彈飛,標本就缺少完整性。所以要視物種特性、特徵再來判斷要如何製作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