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游明煌
/ 報導
2023/
11/
05
04:59
封14年劉銘傳隧道將開放 證實有台灣葉鼻蝠育幼盼保育
基隆市定古蹟劉銘傳隧道封閉14年後,計畫今年底前重新開放,3月間施作光環境及入口意象工程正驗收及改善缺失。據了解,修復過程中曾飛出蝙蝠,基隆鳥會證實,確定有「台灣葉鼻蝠」育幼,秋冬季可能會有更多種類及數量的蝙蝠進入度冬,建議要總量管制、監測生態保育。文化局說,為保護隧道內生態,將採預約制以降低干擾。
網紅景點三貂嶺生態隧道,在開放後傳出原有台灣葉鼻蝠數量減少。目前基隆打算年底開放參觀的劉銘傳隧道,保育人士盼能引以為鑑。
劉銘傳隧道是台灣首座鐵路隧道,是目前僅存清領時期興建之鐵路隧道,14年前因為內部坍方封閉,市府去年完成整修,今年進行隧道光環境及入口意象形塑工程。
文化局表示,清法戰爭後,台灣首任巡撫的劉銘傳著手建造鐵路,劉銘傳隧道1888年動工,因獅球嶺山勢高聳,東半部是硬砂岩,土質結構複雜,山壁開鑿不易,隧道全長235公尺,卻分成7段分別以紅磚、觀音山石等不同材質交錯構築,見證了百年前的施工艱辛。
8月時曾會勘生態,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向文化局說,目前確定有台灣葉鼻蝠育幼,秋冬季可能會有更多種類及數量的蝙蝠進入度冬。
沈錦豐建議朝多贏的方向思考,包括蝙蝠保育、觀光、環境教育及社區參與。開放前或開放時搭配監測,包括溫濕度變化、人數、蝙蝠種類及數量、季節差異等。
沈錦豐說,隧道八堵端水溝內很多螺類,不排除有幼蟲水生的黃緣螢,建議可以進行夜間調查,明年5月中旬春天螢火蟲季後再開放,先調查有多少蝙蝠進入度冬,並進行夜間生態調查。並協助當地嘉仁社區志工長期監測蝙蝠生態、守護導覽及生態調查等。
沈錦豐建議以預約方式進行總量管制,建立賞蝙蝠的規範及導覽,目前推估冬季可能有蝙蝠在隧道內休眠,如果經過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屬實,建議冬天以不開放為原則。
影/南港恐成內科2.0? 游淑惠:蔣萬安未看見交通瓶頸鍋貼有嚼的口香糖店 家辯稱豬、雞肉?總部:終止加盟影/台中和平往東勢東關路深夜樹倒擋路 員警早上清除完成影/台積電高雄廠剛辦完擴產典禮 晚間污水廠火警冒黑煙嘉市議員李奕德猝逝 老父悲責「落荒而逃」 引人鼻酸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