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4男各有1人被虐怎麼辦?從電影找人生答案!
南台灣唯一由公民社團及電影素人自主策辦的社區影展「第7屆社區鳳凰花影展」,歷經疫情3年疫情沉潛,7月盛夏推出。台南社大表示,社區影展關心社會正向、樂觀能量,也藉此讓更多人找到人生答案。
社區鳳凰花影展,由創社邁入10年的公民社團由「 開始錄影電影研究社」策辦,今年 以「面對」為題,精選5部迷你電影作品參與影展,包括由社員自製創作的《繽紛 蠟筆 人生》、《記憶旅程》2部劇情片及《不知不覺》、《層層堆疊的歲月》及《富子》3部紀錄片;其中《記憶旅程》為影展閉幕片,維持社團傳統,由社員聯手創作,精彩可期。
《不知不覺》由曾任教美國瑋柏大學的姜淑文擔任導演,她說,根據統計,3名女性及4名男性中有1人有處於被虐情形,因隱藏性高,施虐者及被虐者可能都不自知,直到受虐者出現精神狀況才顯現,自己周邊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人因為被發現而走出,希望藉由此影片讓更多人認識並有警覺性。
社長曾祥厚擔任影展首映片《繽紛 蠟筆 人生》導演及編劇,他說,這次的作品有別於過往影展嚴肅的調性,加入更多想像與奇幻元素。而紀錄片作品則是3名女性導演的親身經歷及生活感想。
本屆影展活動計兩場,分別於7月22日及27日周六下午在台南文化中心B1國際廳會議室舉辦,兩場次播映內容不同,都安排映後座談,可與劇組成員及電影社員交流團體創作、素人拍片、電影教學等經驗。座位有限,有興趣觀影的民眾,可到台南社大網站線上報名。
策展人黃韋傑說,鳳凰花影展的主題從 『別離』、『我不識我』到『面對』,剛好遇上疫情,大量染疫訊息襲來,口罩、出入限制、國境封控等形成社會集體焦慮,令人不想面對,期許透過這次影展,多角度的鏡頭觀景,能讓觀眾在觀影後找到面對未來的方向。
開始錄影電影社創社10年來自製原創電影達12部,也引領社大電影班拍攝微電影習作60部。2015年起連續開辦6年社區影展,影展主題從關注女性、性平,再開展到對照顧者的觀視,前幾年遭逢疫情,電影社因應此社會集體情境,2020年以「我不識我」主題,關心照顧者以及失智者。沉潛2年後,今年持續透過影像,傳達疫情期間雖有困頓與焦慮,並轉化出面對的勇氣與希望,透過影像,持續散播社會集體關心的能量,展現樸素而真實的電影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