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啟程 將運往圭亞那發射
台灣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衛星」今天上午從位於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啟程前往桃園機場,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及國科會主委吳政忠都到場送行,明天將飛往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預計9月搭乘Vega火箭升空,進入太空為台灣的氣象研究提供助力。
獵風者衛星由超過20家國內廠商協力打造,逾8成零組件都是國產研發設計製造,可以用於氣象觀測及研究,尤其台灣位處颱風頻發的西太平洋,獵風者衛星將可用於預測颱風路徑及強度,以及海氣交互作用研究及應用,提升台灣氣象觀測及防災能力。
獵風者衛星搭載自行研發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ometry,GNSS-R),在低軌道上蒐集由海面反射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訊號,可以估算海面的浪高及近海面風速,提供劇烈天氣生成初期觀測資料。
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今天出席國家太空中心的起運典禮。蔡總統表示,獵風者衛星凝結了台灣近10年航太專家們的心血,相信參與計畫的每個人都是滿懷興奮及激動的心情,她也很感動可以共同見證台灣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蔡總統說,「獵風者」命名來自於古希臘神話中「海的信使」,擁有駕馭風浪的能力,象徵著這顆氣象衛星被賦予的使命。她指出,未來衛星從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發射升空後,將執行海面風速觀測的任務,可精準掌握劇烈天氣在海面上生成初期的數據,對全球氣象觀測預報,將是一個重大的突破,也對全世界作出貢獻。
蔡總統提到,獵風者衛星證明了台灣半導體精密製造的優勢,台灣有能力進軍全球太空產業,政府也核定核定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10年投入251億元、頒布太空發展法,以及將國家太空中心升格為行政法人,從法律、預算,及組織各層面上,給予最大的支持。
陳建仁表示,期盼作為打頭陣的獵風者衛星一定會成功。同時提及「太空經濟」,政府將規範太空活動、促進太空產業發展,因此通過太空發展法,而獵風者更證明台灣的技術,可跟歐美產業接軌。
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獵風者衛星相比現在在天上的福衛5號,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效能更佳,這都有賴台灣強大的產業鏈,且獵風者衛星的技術被譽為新一代氣象衛星,是過去10年才發展起來的技術,未來獵風者衛星升空後,每天可提供7萬筆數據,提升氣象預測品質,進而達到守護家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