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擱淺小抹香鯨命名Momo有3含意 今觀察能否達野放標準
桃園小抹香鯨母子擱淺,子當場死亡,母被救起送到基隆淺救,今天是第五天,將是救援成功與否的關鍵日,如果進展良好,可能安排野放回大海。救援單位中華鯨豚協會發起命名,結果出爐,「Momo」獲最高票,已正式命名。
命名活動網友相當踴躍,取名Momo、抹布、永港媽、笨嫂、黑抹抹、幼抹抹、永安香、嚕嚕米、小笨抹、希望、茉莉等都有,各有含意。投票結果以Momo獲55票勝出。
中華鯨豚協會表示,Momo ( "桃"子的日文發音,有媽媽、抹抹的諧音,擱淺於桃園的小抹香鯨媽媽);希望 ( 因為此小抹香鯨是畔隨其子漂流而致擱淺,充滿著母愛,希冀其後續能再有新的家庭、新的希望 );茉莉-英文Jas Mine(諧音Jason Momoa)水行俠~希望小茉莉可以像水行俠一樣回到海裡縱橫四海。
產業發展處海洋及農漁發展科長蔡馥嚀說, 今天是第五天,將是救援的關鍵日,如果進展良好,可能安排野放回大海事宜。她覺得Momo名字有三種含意,是不錯的名字。
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表示,因擱淺被送到基隆八斗子救援池的小抹香鯨,前日進食2公斤鎖管、4公升的水,排便沒有結塊、漂浮等異樣,是個不錯的消息。
中華鯨豚協會22日前往笨港沙灘救援擱淺的小抹香鯨,其中體長120公分的幼鯨已死亡,體長250公分的母鯨有外傷,當晚被送到基隆八斗子救援池。
救援團隊前天進行熱像儀、臟器超音波等檢測,熱像儀中僅有一些癒合中或是剛癒合傷口處發熱狀態,屬正常現象。超音波檢查中沒有氣胸,沒有嚴重肺臟感染。皮下脂肪厚度約2公分,在正常範圍內。
小抹香鯨氣孔噴片的細胞學檢查結果多為上皮細胞、少量白血球與細菌,沒發現嚴重感染。血液學檢查發現個體有緊迫、肌肉損傷、脫水等問題,但隨著動物進入復健過程,異常數值預期會逐漸回復。
肌肉損傷部分,由於臨床表現上,這隻母鯨不像有嚴重肌肉損傷,但在比對乳腺列的狀態與寶寶的體型,團隊認為死亡的幼鯨可能不到3個月大,也就是母鯨還處在剛生產完的快速哺乳期,推測肌肉損傷的數值可能與生產有些關聯。
救援團隊前天下午與夜間嘗試餵食,發現母鯨不會主動追食,但如果將整隻的鎖管塞入口中,媽媽很願意吞入,少有抵抗的情況。餵食量再加大,並再次抽胃液確認胃酸的pH值是否正常。也將進行聽力檢測,確認是否符合野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