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環團到中鋼大樓快閃!訴求制定積極減碳目標及策略
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天到中鋼大樓前快閃抗議大排碳企業,提出減碳及與減汙相關的環境訴求,要求制定更為積極的減碳目標及策略,過程一度發生推擠。中鋼表示,已跨部門整合全公司減碳能量,並參與「高雄市產業淨零大聯盟」,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
快閃行動在中鋼集團總部大樓前,透過以黑色顏料留下「碳足跡」的方式,象徵中鋼在高雄製造的大量碳排及空汙,訴求中鋼應在目前的淨零目標上,更進一步提出能同時達成「淨零、減汙、循環」的環境目標。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旬表示,高雄占全國碳排20%,2020年有高達80%以上的碳排總量來自工業部門,高雄未來能不能達成減碳目標、為解決氣候變遷盡一份力,取決於工業部門能否有效減碳。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汙與能源倡議專員鄧宇佑指出,中鋼、中油、台塑工業、長春石化名列「十大碳排企業」,就占了高雄總碳排約54%,中鋼的碳排占比36%。
中鋼在邁向淨零排放的策略上,仍以尚未成熟的新技術包括綠氫煉鋼、CCUS(碳捕捉及封存)等作為未來主要的減碳手段,但在制度面及商業模式的減碳作為顯得有待加強。
鄧宇佑表示,如中鋼曾於2016年宣布要實施有助於促進企業內部更積極減碳的內部碳定價制度,至今卻依然沒有下文。中鋼應訂出更積極的中期減碳目標,儘速檢討、實施內部碳定價制度,並帶領台灣鋼鐵產業鏈一同發展新的循環商業模式,為高雄做出更多減碳貢獻。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中鋼不僅是碳排大戶,也是空汙大戶,去年七月環保署公告的空汙排放清冊(TEDs11),中鋼排放懸浮微粒(PM10)1537噸/年,細懸浮微粒(PM2.5)1150噸/年,是全台灣最大的PM10及PM2.5排放源。
雖然近年中鋼陸續改善了汽電共生鍋爐燃料、秋冬減排等減少空汙,但以高雄市環保局正準備加嚴的「高雄市鋼鐵業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為例,管制鋼鐵業五大製程燒結、煉焦、高爐、轉爐、電弧爐,受管制的六家工廠空汙排放量,在高雄市固定汙染源中占比極高。
中鋼表示,公司致力推動低碳轉型,2021年成立「中鋼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由董事長翁朝棟擔任召集人,跨部門整合全公司減碳能量,並規畫如「高爐噴吹富氫氣體」、「轉爐增用廢鋼」等減碳策略。
中鋼也克服空間不足等重重困難,推動一、二階煉焦爐新設乾式淬火設備,預計於2025年正式上線,除減少粒狀物等空汙排放外,也預期將創造年減11萬7849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減碳成效,對空氣品質與減碳皆有幫助。
中鋼表示,已提出2050年達成碳中和為長期努力目標,並為務實達成減碳,設定2025年與2030年分別較基準年2018年減排7%與22%之短期與中期目標。
目前已結合學研界的力量,推動如鋼化聯產等減碳專案,呼應循環經濟;持續研發低碳製程,為後續導入突破性技術打好基礎;強化提升能源效率,於既有製程中持續開發並推動具減碳潛力的專案,2021年合計推動251項減碳行動方案,創造年減碳量29.3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績效,並整合中鋼集團之力,拓展綠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