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空拍南橫醉心美景 遊客湧入野生動物怕怕
南橫公路全線復通第一天,山友興奮衝一波,在地人憂喜參半,要適應靜謐氛圍不在了。南橫公路地標之一、台東天龍飯店業者張紅雲說,道路通了,好久不見的人潮回來了,許多居民忐忑「好日子沒了」,無法再優閒開車。不只人要適應,山區動物也難免被噪音干擾,學者提醒主管單位要留意對生態的衝擊。
屏科大野保所教授孫元勳長期在南橫山區記錄熊鷹生態,他說,雄鷹這類飛禽會在遊客離開時才現蹤,團隊記錄發現,前年1月梅山口到天池路段開放後,每周二、四全日禁開放,就是雄鷹的自由放封日,人類對山區動物的干擾還是存在的,要取得平衡之道。
南橫公路也有不少台灣獼猴,孫元勳說,檜谷一帶在南橫公路封閉期間,路上就能看到台灣獼猴,如今遊客、山友大舉入山,動物勢必要適應人類活動,提醒遊客千萬別亂丟食物,以免改變猴子行為。
經過將近13年休養生息,南橫公路生態愈加豐富,之前曾有水鹿跑到公路旁與工人對望。南橫公路沿途地理險峻、鬼斧神工,自然生態也相當豐富,其中南橫東段由台東縣海端鄉進入台20線,經初來、新武、霧鹿、利稻、摩天至向陽,沿線生態資源豐富,在新武附近有「新武呂溪魚類保護區」,溪流內的保育類魚種如高身鏟頜魚與台東間爬岩鰍的數量甚為豐富,不過人少了他也感受到生態環境變得豐富,以前很少看到動物出現在步道上,現在不時就會遇到水鹿還有熊。
沿著公路往西蜿蜒直上,進入「關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其林管處所管轄,為台灣東部地區面積最大的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其內包含各種完整的林相,野生動物資源,尤其珍貴保育類台灣黑熊、水鹿和長鬃山羊更是南橫山區的主人家。
台東林管處表示,在「向陽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珍貴林木多,有豆杉、粗榧、雲杉、台灣杉等,以二葉松、紅檜為優勢植群所形成之中高海拔林相為主,間雜台灣紅榨槭等變色葉闊葉林木,形成鳥類絕佳的棲息環境,四季不同的變化充分展現了台灣中高海拔自然風貌。遊樂區也是前往嘉明湖國家步道、南二段等熱門登山路徑的東段入口。
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統計,南橫公路復通首日,在高雄梅山口到台東向陽之間,吸引5836輛車進入管制路段,西進車輛是東進車輛的2倍,機車數多於轎車數。許多人對南橫公路埡口平台的雲海變化美景念念不忘,南橫公路中斷將近13年,年輕一輩對南橫認識有限,有人形容「南橫是四、五、六年級生的回憶,對七、八年級生來說是傳說」。
「青春時期追風追雪追女友一定會來南橫公路!」公路總局局長陳文瑞昨天做通車簡報時,一開場便說出許多人對南橫的記憶。陳說,98年莫拉克風災後,高雄甲仙到台東海端150多公里,各項修復工程總經費約130億,南橫公路得以重生,少不了工程人員使命感,通車後是另一波挑戰的開始,會以順天應人原則,與自然共存。
南橫魅力無法擋,南橫到底有多美,本報採訪團隊昨天趕在通車前,透過空拍畫面帶讀者一覽南橫壯麗美景,當時還沒有太多遊客湧入,埡口平台一片靜謐感,復通首日,南橫公路熱鬧滾滾,有人感嘆「南橫像菜市場,原汁原味的南橫似乎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