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人性腥羶色 人偶共演「釣蝦場的十日談」
疫情時代,看戲最能解憂療癒。阮劇團攜手偶戲大師楊輝推出「釣蝦場的十日談」,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作家薄伽丘名著「十日談」為靈感,邀請南台灣布袋戲全明星陣容同場拚戲,結合人戲、偶戲、即時投影等多元演出形式,在葷腥不忌與嬉笑怒罵的演出中,反映疫情當下的荒誕人性。4月15至1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
「十日談」的背景為1348年黑死病爆發,一群年輕男女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別墅躲避這場瘟疫,每天輪流講一個關於人性七情六慾的故事,批判教會、禁慾主義及貴族墮落等。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人在義大利的楊輝與人在台灣的汪兆謙,一起發想出「釣蝦場的十日談」。楊輝透露,「我提《十日談》,他提釣蝦場,兩人一拍即合」。最後從100篇故事中選出十篇離奇曖昧的故事,重新翻轉成現代荒謬劇。
「釣蝦場的十日談」場景設定在嘉義鄉間的「大海濱複合式釣蝦場」,疫情期間轉型作為防疫旅館,被困在釣蝦場的員工、顧客,在被重重隔絕的日子裡,向彼此述說真真假假的故事。「釣蝦場是最能代表台灣色彩的地方。」汪兆謙表示,釣蝦場地點設定有著多重意涵,裡面包羅萬象很混搭什麼都有,可以在這裡吃熱炒、唱卡拉OK、打電動、包檳榔或是夾娃娃,「像一個台式俱樂部」。
從「十日談」挑出的經典故事包括說謊還被封為聖人的阿徠、有夫之婦愛上鄰居利用神父傳達愛意,以及修道院猛男假裝啞巴,覬覦修女美色等。汪兆謙表示,「十日談」對於人性的七情六慾毫不掩飾,「我們想要傳達的是如何戳破人性的表面,徹底展現慾望的本性。」
偶戲人戲大PK也是此次演出的亮點。由國際偶戲大師楊輝領軍,與6位偶師、5位阮劇團演員共同演繹。包括李天祿大師第三代傳人黃僑偉、真雲林閣掌中劇團第2代團主李京曄、嘉義義興閣掌中劇團王凱生,以及蘇俊穎木偶劇團團長蘇俊穎。
「布袋戲的美學是俗豔的、擅長『畫虎爛』。」楊輝表示,「十日談」裡有不少情色故事,用人來演太直接,用偶來體現卻非常有趣。人偶共演對演員則是極大挑戰,阮劇團演員需學習如何操偶,布袋戲演師也要練習站到台前跟偶演戲。偶師黃僑偉表示:「以前布袋戲操偶都是在後面,看不到人,一開始站到台前我會有點害羞,但現在慢慢習慣,人很大、偶很小,彼此的關係建構是很大的挑戰。」
●阮劇團✕楊輝《釣蝦場的十日談》4月15至17日在台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登場,演出提供口述影像觀賞方式。演出票券請至兩廳院官網或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