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C
18°C
地區
王宏舜 / 報導
2022/ 01/ 18 14:38

華山分屍死刑改無期 「再犯風險高不高?」陳伯謙未答

射箭教練陳伯謙2018年性侵殺害高姓女學員,勒斃後分屍棄置荒野,割下乳頭、陰道當標本,一審被判死刑,二審認為陳「自首」改判無期徒刑,最高法院撤銷發回更審;高等法院更一審認定不符自首要件,但仍改判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因陳羈押期將屆,高院今代最高法院開羈押庭,面對記者詢問「再犯風險」、「可否接受無期徒刑」,陳未發一語。

 

高院更一審認為陳毫無悔意、極端惡劣,但受限於最高法院實務見解,有中度矯治可能性的陳只能判無期徒刑。更一審表示,依證人證述和相關證據,足認陳伯謙犯刑法強制性交而故意殺害被害人、遺棄屍體罪,陳聲稱遭「他人威脅而共犯」,說詞不足採信。

 

陳伯謙事後到派出所自白犯罪,更一審認為依當時警方的辦案經驗與證據,已合理懷疑陳涉案,不符自首減刑。陳曾向朋友說出獄後要查舊報紙收集起來,「看能不能出一本書,賺個一桶金...變態殺人魔的心情自白」;更一審認為他無反省之意,也沒檢討自己人格、心理上重大缺失,屬公政公約「情節最嚴重之犯行」。

 

被害家屬驟失親人且無可彌補,無法寬恕,加上公訴檢察官也求處死刑,更一審認為應量處死刑,才能告慰死者在天之靈,但實務上最高法院認為科處死刑,要審酌罪犯有無教化矯正可能性。更一審囑託台灣司法心理學會鑑定,顯示陳有中度矯治與再社會化可能性,再犯風險低,認為矯正機關可以透過個別與團體心理治療、生命教育課程來矯治他。

 

不過告訴代理人在更一審宣判前就曾提出質疑,認為社會學來自統計、觀察,而教化可能性的量表包括「靜態」與「動態」,靜態指的是被告過去的行為,而陳伯謙過去無前科,這一項的評比自然比較好;動態指的是現在的心理狀態、思考,詰問時鑑定人也坦承「動態很差」,但卻沒補做。

 

高父去年9月8日到庭聽更一審宣判後氣憤不已,痛批殺人魔不判死刑沒有公理正義,要政府解釋「我們國家想廢死嗎?」

數十惡煞闖北市車行砸場擄人 傳有關靜安會…警偵辦中美鷹會王鑫捲富商恐嚇案 士檢訊後令300萬交保台61離奇車禍!重機逆向飆速衝撞轎車 騎士當場死亡竹北凌晨街頭火燒車 車主女友前夫縱火洩憤陽明山火燒山擴大..空勤總隊黑鷹3架次投水初步滅火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