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院爭議女法官遭送評鑑「工作保衛戰」 喊遭職場霸凌
苗栗地院少年法庭法官周靜妮遭指曾在開庭時要求少年自己掌嘴,另對投訴的一名縣府社工秋後算帳,讓社工難以待在原單位,苗院請求法官評鑑委員會個案評鑑,法評會今請她到會陳述意見。周女遲到約10分鐘,記者詢問她是否覺得遭職場霸凌?她僅「呃」笑了一下,未多言;周女的陳述於11點20分結束。
周靜妮的丈夫為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前研究員曾建元,今天以輔佐人身分陪同。周靜妮2009年由嘉義地檢署檢察官轉任苗栗地院法官,初辦刑事庭業務,因辦案風格與品質屢遭非議,被「換庭」改為民事庭法官,但辦案品質仍欠佳,又改任少年法庭法官。周女因逾期收容一名少年13天,去年度法官職務評定結果「未達良好」,遭書面警告。不過,此前與她有關的最大風波,是2012年1月間在宿舍「燒炭」。
今年3月間,周靜妮又被指在2019年間曾要求一名少年自己「掌嘴」。苗栗地院調查,當時少年因涉毆打父親,周靜妮要求他自打嘴巴,但當時少年及家長皆未投訴,事後母親還寫信感謝法官管教「變乖了」。但因外界有疑慮,苗院法官自律委員會調查後,認她確實有審案言行不當侵犯當事人尊嚴、因被陳情案聯繫社工不當施壓等情事,且情節重大,建議院長以法院名義請求法評會個案評鑑。
曾建元夫妻質疑法官的評鑑程序沒有公開、公告,而苗院院長陳雅玲去年8月才到任,卻針對周靜妮6年來的5千多個案件逐一檢視,並針對其中25個案件請求評鑑,「這是什麼樣的法院文化?」
周靜妮認為長年因工作壓力致使身心痛苦、失眠和憂鬱, 是職業傷害,但陳雅玲卻忽視這樣的問題,反採取「激烈、殘忍、無情」的手段讓她去職,是職場霸凌、司改的代罪羔羊。
法評會今表示,該會是依照法官法規定成立,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外界與司法界干預,評鑑制度的目的是將不適任的法官「逐出審判獨立的保護傘」,以維持良好的司法風氣;評鑑過程為避免外界干擾,向來不公開。法評會也希望各界不要無謂揣測,給予委員純淨的審議空間。
法評會由法官、檢察官、律師、學者及社會公正人士代表13人組成,現任召集委員為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教授鄭瑞隆。法評會如認為有懲戒必要,可送交司法院、由司法院移職務法庭審理,最重可免除法官職務;若無懲戒必要但須懲處,則交由司法院、由人事審議委員會決議是否由司法院院長職務監督,可能促其注意或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