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事服務團桃園誓師 展現改善農村缺工成果
農委會昨天下午在桃園市舉辦農事服務團誓師授證暨團隊學習活動,展現輔導推廣成果。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強調,經過這些年的經驗證實農事服務團可以有效改善人力不足的問題,亞洲一些有好國家像菲律賓,也都希望能夠協助他們成立類似的團體。
黃金城、桃園市農業局長郭承泉、市農會總幹事周宗維和多個縣市農服團、青農代表、農糧署、茶改場等農政單位主管昨天都出席這項活動,桃青農機耕團團長陳士賢、高雄方舟分別分享接受農委會輔導成功經驗。
現場喊出「農業缺工好幫手 農事服務向前走」口號,農事服務團誓師授證暨團隊學習活動,共有桃園桃青農、台中中都、彰化鮮勁、雲嘉佳沛、台南優質農協、台南祥泰、高雄方舟、宜蘭青出宜蘭、花蓮青青友善、台灣茶葉等10團農事服務團隊及1家基層農會(恆春鎮農會)參與誓師並接受挑戰,由黃金城副主任委員代表授證團隊專屬令牌,宣示執行推動農事服務的任務,落實農產業人力活化與農村人口結構改善的政策目標。
農委會表示,為改善農業缺工問題,自2017年開始辦理農業人力團,透過人力資源平臺來調度派工,團數從37團增加到現在139團。2018年另外輔導成立桃青農機耕團,盤整區域產業作業需求導入省工農業機械,並搭配農業人力獎勵措施,規畫人機協同、人機共享的代耕服務,免除小農投入額外人力及設備投資成本的營運壓力,營造人力減省的農業工作環境,為目前最特出、最有效的新型態合作經營模式。
以桃青農機耕團運作為例,3年多以來頗受好評,同時也是後續許多團隊輔導成立的參考模板,農委會依據桃青農機耕團成功模式,至今年共輔導成立10團相關農事服務團,執行機械代耕工作,服務產業包含雜糧、花卉、蔬菜、茶葉、胡麻、胡蘿蔔、果樹、洋蔥、牧草及無人機代噴等產業,藉由試辦計畫突破產業現行困境,並且透過人機整合操作及耕作模式調整,提升人力與農機的運用效率。
上述農業人力團,透過人力資源平臺調度派工也顯現成果,農委會統計每年派工人日由7萬人日增加到40萬人日,服務農場家數累計超過9000家;而常僱缺工從1萬456人次下降到5665人次,季節性農業缺工則是從約21萬人次下降到約10萬人次,除了穩定提供農業勞動力之外,並持續擴散服務能量,同時增加農村就業機會,提升農業勞動產值。
農委會強調,面對運用農業人力與調整耕作模式的嚴峻挑戰,推動農事服務是一項調整產業經營結構、減省人力需求的重要任務,也是落實農業知識經濟的重要手段。減省人力需求的採行措施則包括調整產銷作業流程、導入省工農機設備、建立農機共享平台、整合推動農事服務等工作,將針對農機應用程度較低或代耕體系較不完善的缺工產業,在農業人力團的操作基礎上,結合產業輔導與科研應用的資源,逐步推動農機共享與農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