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C
21°C
地區
游明煌 / 報導
2021/ 08/ 03 11:02

疫情封閉意外驚喜 少干擾潮境珊瑚白化與損傷自動修復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在疫情三級警戒期間5月到7月,不開放一般水域活動的措施,在禁止水域活動這段時間,海科館觀察海底生物狀態,發現潮境海灣的生物無論是復育或成長與活動狀態,均因少了人為的干擾更顯自在,同時原水下珊瑚白化與損傷現象也多自動修復,是可喜現象。

 

海科館表示,三級警戒期間,潮境配合防疫封閉潮境下水口,每天只容許公務潛水10人為上限。海科館整理這段封閉期間研究人員公務下海觀察保護區生物的狀況。

 

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博士說,經仔細觀察,研究人員發現許多的差異,例如海科館研究人員在7月初下水做珊瑚礁總體檢調查,發覺水下珊瑚已經從去年有白化的現象現今已恢復,去年因為水下遊客眾多,一些被踢壞的珊瑚也多自動修復,最可喜的是這段期間沒有發現珊瑚有新的損傷或破壞。

 

海科館說,人類潛水活動的低頻聲音與海洋生物溝通用的低頻聲音重疊,這也可能造成海洋生物彼此對話的干擾與不利,根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海洋生態聲學與資訊實驗室研究比較去年與今年兩年端午節水下的聲景,去年端午節水域活動呈現高峰現象,因此水下低頻聲(噪音)強大,今年端午節因禁止水域活動,相形之下水下低頻聲(噪音)就相對出現少的現象,也讓海底生物的溝通與交流有更多機會。

 

另由海大海生所環境生理學實驗室發現非定棲魚群(烏尾冬、三線雞魚)在保育區的停留時間變長,群體移動的速度變慢,顯現海洋生物因少了人為干擾而更自在。

 

而以研究為主的攝影團隊也經由拍攝發現這段防疫期的海底狀態,除了發覺許多的魚對人比以前沒有戒心外,同一潛次即可發現更多樣的生物,顯現生物多樣性在防疫這段期間,出現更高群聚悠游與更多樣性。

 

例如密點裸胸鯙在同框中就可以拍到3尾群聚,這由海大團隊紀錄到其異常兇悍的領域行為現象,推估可能在為繁殖交配做準備,這在以往是不容易看到,因為生物的本能與防衛戎心常讓他們躲起來。種種跡象顯示,潮境保育區在禁止水域活動期間,讓海灣的生物比以前更自在。

 

海科館目前僅開放包括休閒與公務所需之水肺潛水,所採行的預約假日均已額滿,周間尚有少量名額。海科館也呼籲成功預約的潛客,務必依照時間換好防疫期間下水證後才下水潛水,上岸後也請遵行防疫規定盡快戴好口罩。

影/高雄雙罷劫 民進黨許智傑、黃捷進入罷免二階連署LCIF對等捐助8萬2千美金 彰化喜樂烘焙設備冷藏貨車獲更新針鋒相對 蔣萬安: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是民進黨和共產黨影/高雄女在垃圾車開車時拋垃圾 砸中清潔隊員挨告竹縣人口增 議員選區重畫公聽會 竹北分東西區 關西減席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