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買「變形金剛」多功能破碎機 大型垃圾處理不用愁
廢棄床墊問題,現在是各縣市普遍都會面臨的環保危機,環保署補助金門縣購置「多功能破碎機」今日上午舉辦捐贈儀式暨環境清理機具啟用典禮,金門縣環保局長楊建立表示,目前本縣堆置有廢彈簧床約3千床,這台機器處理廢彈簧床為每小時約40床、廢木材每小時約30公噸,破碎後尺寸約30公分以下,機器還可以用搖控方式操作,進行破碎及移動,實現機器代替人力的目標,被稱為是環保的「變形金剛」。
這項捐贈儀式,由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及金門縣縣長楊鎮浯主持,並邀請地區議員、鄉鎮長、村里長、代表主席、縣府各局處長共同見證,開啓金門縣廢棄物處理的新紀元。
楊鎮浯表示,垃圾處理目前在許多縣市是一個非常難解的議題,從他上任以來,非常重視也尋求多元化的解決方法,原本堆置新塘掩埋場1千餘噸垃圾已全數處理完成,每日生活垃圾也順利轉運處理;推動海廢保麗龍與企業合作,溶劑溶解減容後運台提取改質再製成鍵盤與滑鼠產品,建立循環經濟模式;興建廚餘堆肥處理廠,引進高速醱酵處理設備,減少臭味逸散,並將廚餘轉化為有機栽培介質,今年已製成廚餘堆肥400餘噸,提供地區民眾做為環境綠美化使用。
他也提到,看到莫蘭蒂颱風過後大量風倒木,以及各鄉鎮堆置的廢彈簧床、廢傢俱,是本縣廢棄物處理尚缺的一塊,特向環保署爭取經費補助購置多功能破碎機、抓夾挖土機,以解決巨大廢棄物處理問題,在環境維護部份,鄉鎮公所表示小型刈草車助益非常大,今年也特向環保署再爭取補助購置7輛,以提升工作效率並減輕清潔人員工作負荷。
金門縣環保局表示,此次採購的大型破碎機約新臺幣2300萬元,是離島縣市中率先引進的首例,其處理效率廢彈簧床每小時約40床、廢木材每小時約30公噸,破碎後尺寸約30公分以下,該機可以搖控方式操作進行破碎及移動,不僅可破碎達到減容效果,並可將鐵金屬分選出來,剩餘廢料則焚化或轉製為燃料,廢木材可做堆肥、燃料或其他再利用,達到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目前本縣堆置有廢彈簧床約3000床、廢木材約1萬5000公噸,預計5至6個月可全數破碎處理完成,本縣每年平均產出廢彈簧床約800床、廢木材約2,000公噸,在處理巨大廢棄物之餘,亦有餘力處理風倒木、整地產出之樹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