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國產材的好聲音 台灣木提琴 演奏家「多感官體驗」
提升國產材自給率與推廣國產材利用,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委託屏東科技大學木材科學與設計學系團隊, 歷時1年半的研發,運用台灣木材的物理、比重與紋理等特色設計,研發2把小提琴、1把中提琴與1把大提琴,組成弦樂四重奏,今天舉行演奏會,演奏音樂家分享,「多感官體驗」視覺、嗅覺與聽覺,邊拉琴還可以享受到森林浴。
屏科大木設系助理教授龍暐帶領「學院琴」團隊,師生研製以台灣五葉松與樟木及台灣肖楠與相思木各製成兩把小提琴、香杉與牛樟製成中提琴、及香杉與台灣櫸製成大提琴等精緻工藝,組成弦樂四重奏,這也是國內首度以國產材「轉」與「傳」融韻出的台灣獨創「學院琴四重奏」。
屏科大助理教授姜宜君演奏中提琴,姜宜君說,中提琴的面板使用香衫,對這把琴的第一印象「邊拉琴可以邊享受森林浴,芬多精」外觀有木頭紋路,跟一般使用歐美義大利的名琴是很不一樣的體驗,是多感官的視覺、嗅覺與觸覺。
演奏小提琴杜冠璋說,這把琴非常香,拉起來感覺很不錯,蠻有潛力。演奏小提琴老師蕭伊妙說,第一次拿到時,被小提琴的顏色所吸引,黃褐色比較少見,背板厚度比一般的琴來得重,高音的品質很棒。
「木頭顏色讓人驚艷」演奏大提琴老師林榆婕說,堪稱是藝術品,她獲悉是漂流木做成的相當驚訝,音色、音量都很棒,每次要演奏這把琴時,一打開香氣撲鼻,猶如走在森林中的感覺,歐洲琴沒有這樣獨特的味道。
龍暐說,小提琴分別選用台灣五葉松(面板)與樟木(背板)及台灣肖楠(面板)與相思木(背板),這幾種樹材的質地,讓小提琴的高音域音色達到更細緻的延展。中提琴豐富絃樂的音域,在香杉(面板)與牛樟(背板)的交錯木紋理,表現溫潤音質特色。大提琴選用香杉(面板)與台灣櫸(背板)。
今天音樂會由屏科大助理教授姜宜君領軍極致四重奏,杜冠璋博士、蕭伊妙老師雙小提、姜宜君助理教授中提琴、林榆婕老師大提琴,曲目有舒伯特《樂興之時》、柴可夫斯基《第一號弦樂四重奏作品II》等經典名曲,以及著名客家歌謠《天公落水》、喬普林《娛樂者》等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