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6°C
20°C
地區
謝進盛 / 報導
2020/ 08/ 04 15:36

水中數位分身系統 台鹽智慧漁電共生示範基地揭牌

台鹽綠能與資策會等在台南北門區三寮灣建立「智慧漁電共生溫室大棚及養殖數位分身示範基地」,打造如同漁民水中分身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今進行揭牌。期望利用AI技術及大數據,促進傳統漁業轉型,共創「漁電雙贏」。

 

台鹽綠能董事長陳啓昱、台南市長黃偉哲、台南市議會議長郭信良等人與會,一行人會後參觀。

 

陳啓昱表示,透過群體經驗與人工智慧交互作用,將養殖經驗轉換為數位化知識呈現。未來將把這套養殖模式透過光電資源引入漁電共生案場,資策會人員強調,整體有效提升生產效率30%,提高存活率50%-80%。

 

陳啓昱說明,該示範基地採用多樣自動化設施,如自動循環水養殖、自動水質監控、水下攝影機監控。透過自動循環水養殖,以零換水或少量換水模式,解決大量換水導致疾病傳入問題,提高白蝦、石斑等高經濟產值試驗養殖物存活率。

 

而屋頂上太陽能板年發電量可達22萬度,20年可發電約430萬度,約可減碳218.5噸。

 

陳啓昱表示,台鹽綠能與資策共同開發「智慧水產雲」養殖系統,運用資策會「數位分身」技術,將AI導入科技養殖設施,建構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交互學習的AIOT養殖系統。

 

資策會組長邱璟明表示,資策會「智慧漁業數位分身」核心技術,以人類智慧(HI)加上人工智慧(AI),建置出如同水中分身的「智慧水產雲」科技養殖系統,協助智慧漁民發展精準數位決策生產管理。

 

漁民可依據經驗及現場觀察,選擇設備參數的修改,還能進行修改前的模擬預測,做出最佳的判斷。數位分身技術,AI也會動態學習漁民經驗、知識,達到協同運作、決策優化效果。

 

並透過水下即時影像導入,讓養殖者如同分身在水中,能看到池中實際狀況,包含養殖物生長狀況、飼料殘留數量、更有透過影像辨識病徵辨識功能,打造精準控制的智慧化、自動化養殖環境。並將所有資訊以物聯網技術即時上傳雲端、匯聚分析,做為養殖條件應變標準,整體有效提升生產效率30%、養殖物存活率50%至80%。

 

黃偉哲會後受訪,這座示範基地約390坪,投入資金約2200萬元,黃表示,未來必須要企業跟漁民配合,企業提供資金,漁民提供技術,一起來創造雙贏。

高關稅養殖戶猶豫放養吳郭魚苗 出口商恐因貨源不足丟訂單影/基北北桃市長呼籲 中央地方攜手共渡難局影/彰化土地公撞臉顏清標 網友敲碗:應該合照一張影/101插旗台中!盧秀燕:有商業頭腦 賈永婕狂比小愛心彰化這廟土地公撞臉標哥 網友驚嘆:超像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