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有孤寂、有真愛...護理長視角 看隔離病房真實人生
新冠病毒詭譎多變,國內要求新冠肺炎確診者需連續三次採檢陰性才能出院,這「三聖筊」的出院規定,讓台灣確診者平均住院時程動輒逾月。生病已是脆弱,但這段住院時間卻連親人的手都摸不到,隔離的恐懼,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想像,更增加醫護照顧的難度。
歐美疫情於三月驟升,海外學子掀起返台潮,在海外讀書的小華(化名)就是其中一人。小華不想帶病回國,在國外自主隔離十多天,確認自己沒有疑似症狀才上飛機。順利回到家鄉,原以為只要居家檢疫十四天,就能擺脫孤單一人的生活,沒有想到一通確診電話,將他拖進看不到盡頭的隔離生活。
住院前已長達半個月沒有與外界接觸的小華,住進三軍總醫院隔離病房後開始崩潰。三總護理長賴佩伶回憶,「那段時間,醫院長廊天天都是他的哭喊和嘶吼的聲音」,病房裡許多患者甚至打電話到護理站關心:「那個人怎麼了?」小華腦海中只想要離開隔離病房,開始出現撞牆、自我傷害行為。
某天,護理站電話響起,顯示為小華隔離病房打來。賴佩伶馬上接起,「如果我自殺了,你會送我去急診嗎?」小華用平穩地聲音,說出讓賴佩伶心驚膽顫的問句。賴佩伶反問小華為何這樣說?小華回答:「因為送我去急診,就表示我可以離開這間房間了。」
護理人員怕小華想不開,把病房裡的電話線、蓮蓬頭通通拿走,但仍百密一疏,一天護理師例行巡房,一開病房門,映入眼簾的竟是小華將聽診器掛上脖子,護理師飛速衝進病房取走聽診器。為了陪伴小華,不讓他胡思亂想,整個病房的護理師、精神科醫師、社工及心理師分配時段,陪著小華談天。
「其實,我們的原則是盡可能減少護理人員待在裡面的時間。」賴佩伶說,但小華狀況特殊,所以安排護理師輪班陪伴小華。即使穿著防護衣悶熱,護理師經常在負壓隔離病房裡一待就是一個小時,鼓勵小華做想做的事,如追劇,讓家人帶電動遊戲,例如最近很夯的「動物森友會」,把小華的時間填滿。
醫護人員成為小華的精神支柱,讓他順利走完三採陰的關卡,稍微有肺炎症狀的他,甚至比輕症的朋友早出院,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原本和染疫好友一視訊就相對哭泣,小華出現時已變得堅強,反過來安慰並鼓勵隔離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