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重 / 報導
2025/ 06/ 19 16:44

影/突破深海魚繁殖瓶頸 水試所成功育成赤鯮魚苗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今天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如何突破赤鯮魚苗─黃背牙鯛蓄養與繁殖的瓶頸。

 

水產試驗所所長張錦宜表示,為因應漁業資源匱乏趨勢及提升我國養殖產業的競爭力,水試所啟動資源增裕計畫,擬定數種沿近海重要物種進行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在2022年~2024年陸續完成黑䱛(黑喉)、康氏馬加鰆(土魠)、鬼頭刀、赤鯥(紅喉)等魚種的繁殖技術開發,並在2025年,成功突破黃背牙鯛(赤鯮)的人工繁養殖技術,目前已可穩定蓄養由深海採集之赤鯮種魚達1年以上,並培育魚苗成長達5公分以上,可作為增裕我國沿近海域漁業資源及厚實養殖技術實力的重要基礎。

 

水試所研究員兼主任翁進興指出,黃背牙鯛靠近背鰭基部的魚背上有3塊大型金黃色斑塊,肉質緊緻紮實,適合乾煎、炭烤及清蒸,深受消費者喜愛。主要棲息水深為80~300公尺,以底棲動物,如甲殼類、軟體動物及小魚等為主食。多以一支釣、延繩釣及底拖網捕獲。鯛科成員會性轉變,赤鯮屬於先雌後雄型,18公分以下多為雌魚,24公分以上則大部分為雄魚,每年11月至翌年5月為本種繁殖期。

 

2021年起水產試驗所整合海洋及繁養殖漁業專家與北部漁船船長合作,由船長於北方三島海域水深200~280公尺處釣獲種魚,交給海洋團隊進行初步蓄養穩定,歷經多次人工繁殖失敗,並嘗試轉運至東港繁養殖團隊進行種魚育肥,嘗試將種魚生殖腺培育成熟,終於在今年初自然產下受精卵並成功孵化,經3個月培育至5~8公分幼魚,目前已穩定攝餌,達成初步人工繁殖技術開發的里程碑。

 

張錦宜期許本批魚苗之培育技術與經驗,有助於後續針對本魚種之資源增裕規劃,透過魚苗增殖與放流方式使資源回歸海域,除提高高經濟價值魚種之漁業產值,並降低對天然資源的漁撈壓力,也能使漁業資源得以永續利用。

影/賓士才交車就火燒車... 消保官:不用付了 還能退訂影/賓士才交車還沒付尾款就火燒車 消保官:不用付了還能退訂影/上合歡山注意!台14線77K處驚見天坑 交管中每晚陪九旬父起來10多次不以為苦 彰化張橄祿獲全國孝行獎丹娜絲風災農損勘災速度慢半拍 農民怨:恐花椰菜爛光還沒來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