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不滿四接環評發言上限20人 彭啓明:首推網路表達機制
環境部26日環評大會將審查四接環評,然而出席發言的民眾採抽籤制,上限20人,遭外界批評,環團今天甚至趕赴環境部大門口抗議。環境部長彭啓明強調,絕對不是限縮民眾發言,而是希望正反意見都能充分表達,並讓會議順利且合乎法規進行;為讓更多人參與,彭啓明表示,過去只能現場表達意見,這次將首次推出網路表達機制,若成效良好,未來將持續下去。
彭啓明今出席「AIR 20205:智慧城市永續清淨空氣科技創新論壇」,會後接受聯訪針對環團不滿環評發言採抽籤制且上限20人表示,環評會議旁聽要點,規定20個民眾發言是16年前所訂,雖經主席同意可以稍微增加正反雙方的人數,但若20個人可以充分發言,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結果。
彭啓明坦言,今年1月17日召開第6次四接環評初審,結果協商一個小時,正反意見都沒辦法推出代表性的10個人,導致當時現場有近60人發言,針對本周三環評大會希望正反意見都能充分表達,若能選出10個人更好,而他自己趁周末也做了統計,發現環境部近7年審查,有181個民眾發言,加上環委、民眾、主管機關提問等,共針對40個問題提出937次發言紀錄。
彭啓明說,考量時空、環境、場地限制,雖然20個民眾發言名額可以增加一點點,但不可能讓所有幾百人全都參加環評大會,會議要照規定、合乎法規進行,但除了現場20個民眾發言外,其他民眾可以透過網路表達意見,民眾只要在環境部官網就能找到連結填寫雲端表單,表達自己的訴求及意見,填寫時間至周三中午止。
彭啓明表示,網路填寫雲端表也等同於民眾發言,屆時環評大會中會要求環保司念出來,讓環委了解、甚至回答,讓大家都能參與環評審查的過程。彭啓明強調,規定20人現場發言不是限縮,而是依照既有的場地空間及時間,很難再容納更多民眾現場發言,因此首次推出網路參與方式讓民眾表達意見,若是做得好,未來也會做下去。
彭啓明指出,環評從民國83年至迄今,爭議這麼多,就是因為環境部承擔雙主管環評機關認定,由於環境部是環評最後一個擁有決定的單位,所以責任特別重。而過去的法規也有調整必要,環評總體檢也可把首次推出網路參與機制的嘗試考慮進去。
至於上次反對四接團體與民眾不滿諸多問題未被釐清,拒絕離場導致無法進入閉門會議,彭啓明重申,台灣是法治國家,閉門會議有閉門會議進行方式,也就是只有媒體、開發單位、主管機關可以在閉門會議中,其他人包含他都不能進入,環評審查過程可以透過網路全程直播,但閉門會議還是需要留個環委進行專業討論及決議的空間,希望周三環評大會可以如實進行,並強調制度就是制度,往前走就對了。
環保署表示,環評雲端表單網址為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9q3FVjovywZGT8yk2y5RKDC35i0iXsAmtm-ioqL8Qt7xPPQ/view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