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鈞 林雍琁 / 報導
2024/ 06/ 24 09:00

台灣97%森林火災皆人為!林木固碳成果付之一炬 生態改變碳儲量也降低

全球氣候變遷,各地極端災變頻傳,台灣原降雨集中在梅雨及颱風季節,如今卻也常出現雨季不下雨的情況,而枯水、乾燥期變長,也使得森林火災的風險提高,嚴重威脅台灣減碳、固碳的進程。

 

民國110年4月12日,南投魚池國中後方林班地(埔里73林地)發生火災,耗時四天才把火完全撲滅,延燒面積達12.76公頃,約13座足球場的面積,一整片山頭焦黑一片,如今三年過去了,記者實地走訪,環境雖已逐漸恢復生機,但苗木尚未成林,空拍鏡頭仍顯見火吻過的痕跡。

 

台灣目前有約1063名森林護管員,平時負責森林資源調查,以及管理、巡護等工作,可一旦發生林火,他們得立刻著裝負起救火任務,林業署埔里工作站機動救火隊隊長古仲凱表示,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是台灣林火的好發期,主要的原因為降雨少、環境相對乾燥,用火不慎即可能釀災。

 

數據顯示,民國100年至112年間,有共計506起大大小小的森林火災,但卻有高達九成七的林火原因是人為因素,其中又以農墾用火不慎占比近三成為最高,其他如山區活動、焚燒垃圾、民俗祭儀等也都有超過百分之十的比率,於此顯示宣導山區安全用火比救火更為重要。

 

面對氣候變遷,減碳和固碳是全球共識,台灣森林面積219.7萬公頃,覆蓋率超過六成,約為全球平均值的兩倍,其中樹木對二氧化碳的儲存量,更高達為7億5千4百萬公噸,因此每一次的森林火災,將使這些被樹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重新被釋放回大氣,這也大大地減緩台灣減碳和固碳的進程。

 

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鄭智馨表示,林火是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但燃燒程度會因不同的森林類型而有所差異,如林木的燃燒程度較草生地低,碳轉換率也會相對較低,不過整體而言,每一次林火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

 

每一次林火都可能改變當地的動物相、林相、植物相,鄭智馨以台中大肚山為例,昔日衛星影像可見大片相思樹林,但如今已被大黍草生地取代,因大黍易引火燃燒,相思樹無法承受多次火燒,及撫育期相對較長,因而逐漸改變了當地的生態樣貌。

 

經過多次林火,大肚山除了生態樣貌被改變之外,鄭智馨指出,從碳儲存量來計算,大黍的碳儲存量僅約相思樹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因此在多次的火燒後,除了相思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被重新釋放回大氣外,當地林木的碳儲存量,也因相思林消退而大大損失。

海科館長陳素芬被控霸凌遭調離 王鴻薇指後台是林右昌影/近距離與馬龍自拍嗨翻 中山女高學生再談心智未成熟說影/陸生團訪中山女中 馬龍親切揮手打招呼馬龍等陸生團訪台引疑慮 球迷認為體育交流都是好事影/陸生訪中山女中 馬龍親切揮手致意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