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C
16°C
地區
黃羿馨 / 報導
2023/ 10/ 09 10:35

獵風者升空執行任務 將提供全球最欠缺的海面風速資料

我國第一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今天上午9點36分在法屬圭亞那,搭乘亞利安公司的織女(VEGA)號火箭順利升空,進入太空執行任務。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指出,獵風者初期會集中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提供全球最重要、最欠缺的海面風速資料,以及提供中央氣象局在氣象預測最重要的資訊,在同期的衛星裡,也是同時能接收最多導航衛星訊號的衛星。

 

「真是好事多磨」吳宗信指出,前天我們的獵風者衛星,本來要搭乘VEGA火箭進入太空執行任務,可是在倒數14秒時,監測數值稍微超出標準,為了審慎起見取消發射任務,經過這兩天48小時詳細檢測確認沒問題後,決定今天早上再次挑戰。

 

吳宗信說,獵風者衛星是台灣自製的第1顆氣象衛星,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GNSS-R、也就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反射訊號接收儀,接收導航衛星打到海洋反射進到獵風者的訊號,再透過運算去還原出海面風速的分布。

 

最難能可貴的是,GNSS-R在氣象科學研究只有在過去十年才發展出來,太空中心跟國內的學研界同心協力,短短2、3年內就研發並進行航機飛試,而且發現獵風者衛星在同類型衛星裡效果是最好的,我們最多可以同時接收8組(導航衛星的訊號),現在最厲害的衛星大概只有4組,可見我們國內產業的紮實基礎。

 

以氣象科學來說,它的資料來源最重要就是海面,可是海面要設計觀測站,實務上是有困難,所以是一個很大的缺口,所以利用低軌道的衛星可以大面積、高頻率去觀測,剛好可以補足這樣的缺口,那獵風者順利升空後,就會和我們現在在軌的6顆福衛七號相輔相成。

 

福衛七號主要收集區域是在赤道南北緯附近,像颱風或劇烈天氣生成資料最重要的來源,每天、每小時都可以提供溫度、濕度跟壓力分布,從地面到50、60公里,獵風者剛好補足最重要的風速。獵風者初期會集中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提供全球科學家最重要、最欠缺的是海面風速資料,同樣也可以提供中央氣象局在未來氣象預測中最重要的資訊。

影/出發了! 大甲媽祖在60萬名信眾陪同下晚間起駕影/大甲媽氣象現場播!伍婉華撂台語:聽懂嗎石虎現蹤雲林頻率暴增31筆 林保分署展開「護虎」行動影/台南官田地震讓高鐵停駛!民眾:想起去年同日花蓮強震兒童清明連假搶客 六福村今早大排長龍...未滿18歲可免費玩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