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縱谷地方經濟「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盛大登場
迎接暑假,民眾紛紛開始安排島內小旅行,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主辦的「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今年邁入第五屆,特別邀請國內外8組藝術家到縱谷借景創作,也歡迎民眾來農村趣尋美。
水保局台東分局長柯燦堂表示,今年藝術季8件作品,分別設置在池上鄉3件、關山鎮2件,以及鹿野鄉3件,每件作品背後承載著藝術家想表達對於自然景觀的生命力與獨特之美,因此延續著泰戈爾的漂鳥詩,觸動來訪遊客的心靈。
柯燦堂指出,「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活動,每年吸引上百萬朝聖粉絲從各縣市前來探尋觀賞作品,也藉此深入到縱谷農村各處,發掘農村好玩好吃好買好有趣的旅遊魅力。
以去年為例,除了散客之外,還有12家旅行社規劃「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相關遊程,吸引近300輛遊覽車到訪,反應熱烈。
今年「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除了邀請國外藝術家分別為英國、泰國、澳洲、芬蘭及香港共五位來台創作之外,還有四位國內藝術家一同到參與縱谷大地藝術季,希望藉著藝術品的美,推廣農村旅遊及縱谷品牌,拉長遊客駐足停留縱谷的時間。
柯燦堂表示,結合在地景色與人文風情打造農村新風貌,是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近幾年積極推動「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的計畫目的,期盼藝術家透過駐地創作時間,能夠探索縱谷的面貌、作品放置區域的背景故事。
用他們與這塊土地上的交流去渲染作品,增添更多縱谷的色彩在藝術季當中,並推廣縱谷獨有亮點,提供完整的縱谷生態、生活、生產、藝術、人文百態風貌。
無論是當地居民或外地旅人,都能以更廣的角度去看見縱谷之美,逐步成為花東縱谷獻上熱搜第一平台,強化、曝光萬物糧倉大地慶典藝術季。
今年藝術季8件作品,分別設置在池上鄉3件、關山鎮2件,以及鹿野鄉3件,每件作品背後承載著藝術家想表達對於自然景觀的生命力與獨特之美,因此延續著泰戈爾的漂鳥詩,觸動來訪遊客的心靈。
台灣藝術家全得富的作品《阿嬤的叮囑》,以年幼時阿嬤口中的警惕,了解到「人類與自然共存平衡」的重要性,也是在「尊重」的條件下才能持續,反之則會被自然反噬的發想進行創作。
同樣來自台灣藝術家蔡爾平老師的作品《寄居蟹有房有車》,喻為我們與寄居蟹ㄧ樣,都是地球的過客,提醒大家對自然的醒思。新銳藝術家何彥霖的《心之地》,訴說也許人一生都在不斷尋找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那個人,期待可以從他的作品,去看見自己。
2019年參與過縱谷大地藝術季的芬蘭藝術家雅科‧佩爾努Jaakko Pernu,今年作品《捨入誤差》也同樣坐落在大坡池一處,表達概念性的想法與人類對自然的影響,或自然對人類的影響密切相關。
英國藝術家喬治‧霍華斯George Howarth的作品《山、陽光與蛇》,由於駐地處創作時看見山脈不同時間呈現的顏色,以及當地石頭、土的不同,加上台灣獨有的野生動物去構想整個作品的樣貌。
泰國藝術家魯奇特與台灣藝術家鄭雋,共同創作的作品《鹿》,設置在鹿野高台,在魯奇特對台灣的想像裡,鹿是具有美好意義的動物,並將鹿設計成他所熟悉的幾何風格。
香港藝術家胡梓康、郭笑儀的作品《尋回Retrieve》,述說被刻意隱埋的過去演化成恐懼,表達應勇敢向前探索,尋回空白,慢慢補回缺失,拼出完整的過去。澳洲藝術家馬特·希爾Matt Hill《生命光環》,則透過作品向台灣非凡精神的韌性和堅韌致敬。
柯燦堂表示,「縱谷大地藝術季漂鳥197」8件作品正在縱谷壯觀開展,誠摯邀請大家走進台東,在觀賞縱谷大地藝術家作品的同時,也認識辛苦耕耘的農村社區,這絕對是不能錯過的療癒首選。更多活動資訊請搜尋「萬物糧倉大地慶典」官方網站或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