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南澳神秘沙灘首見綠蠵龜上岸 保育界重大發現
宜蘭縣南澳神秘沙灘根據耆老口述,50幾年前曾出現過海龜,卻沒有正式紀錄。就在7月9日凌晨,出現一隻重達百公斤「綠蠵龜」爬上岸,成為當地有史以來的第一筆紀錄,而且是北回歸線以北的東北海域。長年從事綠蠵龜調查的程一駿教授相當重視,預計下周到場查看,綠蠵龜上岸後是否有產卵。
綠蠵龜屬於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適合亞熱帶,每年5至10月進入產卵季,北回歸線以南是台灣目前僅存較穩定的綠蠵龜產卵棲地,包括澎湖、蘭嶼、小琉球等離島,本島則在台東杉原海灣護漁區曾有綠蠵龜產卵,這次的發現足足把綠蠵龜棲地拉到北回歸線以北。
國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程一駿表示,「這個資料很重要」,無論是在神秘沙灘發現綠蠵龜或產卵,都是保育史上的第一筆紀錄。
國有財產署公告禁止沙灘車進入南澳神秘沙灘後,委由台灣偏鄉生態物種保護暨復育協會維護管理,派員24小時巡護,之前曾在沙灘見過海龜爬痕,但就在7月9日凌晨2點半,距離沙灘入口處約2.8公里沙灘地,赫見一隻大海龜正緩緩爬回大海,巡護員立即通報協會幹部到場。
返海爬行過程全被錄影,直到大海龜消失海中。根據協會人員目測,龜甲最長約100公分,重量應有上百公斤,從發現牠爬行到入海的距離20幾公尺,爬行時間約半小時,其實最近也有釣客看見海龜在海面探頭。
南澳神秘沙灘上個月禁止沙灘車進入後恢復寧靜,是不是因此環境變好,使得綠蠵龜在沒有人為干擾的情況爬上岸?程一駿表示,東海岸的環境都還不錯,也適合海龜產卵,距離宜蘭航行才2小時的日本與那國島都有綠蠵龜了,包括宜蘭在內的東海岸怎麼可能沒有?只不過因為受到太多干擾。
程一駿表示,以前帶學生做調查時訪談耆老,據說50至70年前南澳曾出現過海龜,研判耆老所說的海龜,可能是產卵緯度較高的「赤蠵龜」,幾年前赤蠵龜往北移出現在日本本州,最近全球氣候變遷暖化,也有可能使綠蠵龜棲地從台東往北移,代表「綠蠵龜的棲地擴大了」。
母龜上岸產卵時,會先以前肢挖掘1平方公尺的凹地容納龜身,再以後肢挖掘80公分至1公尺的沙坑產卵,產完卵後撥沙掩埋,再爬回大海,整個過程1至2小時。
南澳神秘沙灘首見綠蠵龜,牠是否有產卵埋在沙堆裡?程一駿教授預計下周帶著研究團隊到場尋找卵窩,如果真有產卵,約45天會孵化小海龜,更是珍貴的重要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