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C
21°C
地區
彭宣雅 / 報導
2023/ 06/ 30 10:52

影/全球首例! 台灣完成土魠魚人工繁殖 成功孵化魚苗

農委會水試所完成土魠魚(康氏馬加鰆)海上人工授精試驗,成功孵化魚苗,是我國土魠魚人工繁殖技術上重大突破。土魠魚苗培育至45天時,體型可達7至15公分,魚苗培育工作仍持續進行中,未來,希望發展土魠魚的養殖,讓我國繁養殖技術更上一層樓。

 

水試所表示,土魠魚是國人常吃的魚類,也是中表層洄游性魚類,坊間常聽到流傳諺語「1鯧、2午、3土魠」,其中土魠,主要是形容滋味鮮美,受消費者青睞。農曆年前,魚價水漲船高,近幾年屢創天價,被譽為魚類中的「白金」。

 

根據漁業署統計年報顯示,沿近海土魠魚產量自2001年達3200公噸高峰後,近年來漁獲量已下滑至500餘公噸,漁業資源已明顯下降。為增加土魠魚漁業資源,水試所研究團隊掌握土魠魚生殖期及相關的生物學資訊,在適當的時間與地點採集種魚進行海上人工授精試驗,也歷經多次試驗研究失敗,今年度首次獲得成功,並首次有魚苗孵化紀錄。

 

水試所表示,土魠魚是游泳能力強的洄游性魚類,體表無鱗片保護,釣獲死亡率高,國際上目前未有繁養殖相關報告。去年研究團隊成功完成全球首例黑䱛人工繁殖技術,今年完成土魠魚的人工繁殖受精,並產出魚苗。

 

水試所說,目前魚苗培育上發現魚種成長速度快,台灣目前養殖魚種中,沒有任何魚種在培育45天體型可達7至15公分,未來也許有機會成為養殖的明星魚種,研究團隊將朝魚苗培育技術上精進,期望繁殖技術突破,能穩定生產魚苗。

影/動保人士查六福村禽鳥表演後場遭判 民間團體聲援影/每年20件意外落軌有對策了 台鐵1.5億設月台門 明年3月啟用阿里山電線掉落影響交通 竟是猴子頑皮拉電線惹禍還癱軟掉水溝影/星宇航空SAF航班首航 邁向2050淨零排碳目標影/對流旺盛 合歡山天空猛掉冰珠 下起冰雹雨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