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救國團金青中心63載熄燈 懷生廳蔣經國剪綵紀念這位烈士
救國團金山青年活動中心啟用至今63年,6月30日將畫下休止符,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歲月,讓不少民眾留下共同的記憶,有很多說不完的故事,其中光復樓內有一個很特別的郵筒,專供年輕朋友寄信;懷生廳則是為紀念殉職空軍烈士陳懷生,1964年時由故總統蔣經國先生命名、剪綵。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是很多四到七年級學生青春時期的重要回憶,許多人在學生青澀年時期,第一次離家的住宿經驗就在這裡的營火晚會中度過,救國團昨天宣布結束營業,步入歷史。主建物光復樓戶外廣場的牆面上則有仿岳飛「還我河山」的墨寶,是到此必拍景點,令人懷念。
熄燈消息傳出後很多人不捨,金青前總幹事陳建成說,光復樓的大廳有一個很特別的郵筒,因當時很多學生需要寄信回家報平安,與郵局協商到大樓內設置郵筒,郵差至少兩天會來收一次,最主要服務青年朋友,因為有些活動要住上一周。
陳建成表示,這郵向是很多住飯看不到的,雖然現在時代變遷改成手機電郵、傳Line,較少人寄信了,但這段寄信的歲月很有歷史的故事,相信很多年輕朋友都在這個郵筒寄過信,給男友朋友、家人。
資深員工回憶,1962年,救國團在金山青年活動中心曾舉辦海外僑生梯次的金山育樂營,青年男女們生澀地牽起彼此的雙手,在草地上翩翩共舞,這樣的畫面是學生時代難得接觸新朋友與異性的機會,短短幾天的朝夕相處的露營活動,是很多人青春的重要回憶。
懷生廳原名「金山廳」,當年是為紀念駕駛U2飛機殉職的空軍烈士陳懷生中校,由時任救國團主任的蔣經國命名為「懷生廳」,蔣經國在1964主持剪綵及命名典禮。該廳面積120坪,後來做為青年交誼活動、餐廳部使用。
金山青年活動中心還辦過非常大型的活動,1978時,為慶祝蔣經國謝東閔膺選第六任正副總統,由民生報、台灣電視公司、青年教國團、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舉辦盛大園遊會,在金山青年活動中心舉行。
當時金山青年活動中心人潮盛況空前,有數萬民眾參與,遊覽車超過百輛,擠滿金山海邊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