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鄭成功精神 鄭文燦:明年400年 凝聚台灣更大共識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主持明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362周年中樞祭典後,再出席鄭成功祖廟360周年眾神護台灣成功祭,鄭文燦表示,這是有特別的意義,1661年鄭成功登陸台南,開啟台灣歷史的一個重要起點;而1624年鄭成功出生及荷蘭人來台南,明年都是400年,台南400的重大活動,可以凝聚台灣更大的共識,讓台灣可以更好。
鄭文燦說,鄭成功1624年出生在日本平戶,7歲之後到中國泉州學漢學,20歲在南京國子監學習,那一年是中國歷史急轉直下的關鍵年代,他決定投筆從戎,連續17年以金門廈門做根據地,打到了南京,在1661年沒有可能反清復明後,決定渡過黑水溝到台灣。
1661年的台灣在台南有荷蘭人在淡水有西班牙人,那個年代台灣漢人移民還非常少,鄭成功部隊400艘船2萬5千人,趁著漲潮渡過台江內海,打進了普羅民遮城(現今赤嵌樓),經過9個月的圍攻,讓荷蘭當時第12任總督揆一和平投降,1661年4月29日鄭成功登陸日,是重要的台灣歷史的一個起點。
鄭文燦表示,鄭成功來到台灣14個月就去世,但在台灣鄭氏王朝3代22年留下很多典章制度,包括一府二縣屯田文教帶來很多的文化信仰和美食,明朝拜玄天上帝,鄭成功部隊拜媽祖中壇元帥三太子,還有飲食及文化,當時也融合進東亞的貿易,建立起新的起點,1661年鄭成功登陸是非常重要的。
「歷史走過來,緬懷歷史感念先人」,鄭文燦說,鄭氏祖廟建廟360周年眾神護台灣成功祭很有意義,「祖先的打拚,代代子孫安居樂業,保有民主」,全台近百間鄭成功廟,是歷史也是文化資產,在鄭成功保佑下讓台灣世世代代平平安安。
1624年鄭成功誕生、荷蘭人來到台南,剛好都是400年,台南400的大活動鄭氏宗親不要缺席。荷蘭人到紐約也是400年,到台灣也是400年,台南是台灣文化的故鄉也是台灣歷史的起點,400年台南祭,可以凝聚台灣更大的共識,讓台灣可以更好。
鄭文燦說,不論是開台聖王,成功祖或是延平郡王,意思都是一樣,感念鄭成功所代表的時代,充滿夢想的精神,讓台灣走進大航海時代,漢人的移民在這裡落腳開創出新的時代,希望以後包括族群融合,代代的移民包括原來的平埔族和原住民,大家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