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天駒任務/海風鹽份可怖 戰機每月更換守住台海最線
空軍「天駒任務」由IDF戰機前進澎湖馬公駐防,當地海風強勁、空氣中鹽份極高,能將基地中「天駒作戰中心」任務銜稱,從「金字」漬成「灰字」,在馬公基地戰備基礎設施堪稱克難的條件下,任務隊員必須每月分批駕機帶著彈藥返台更換戰機,才能維持前線戰備警戒任務妥善。
共軍機艦大舉跨越台海中線,澎湖海、空域成為台海兩岸軍事對峙第一接戰場域。空軍由台中、台南IDF戰機聯隊派遣的「天駒部隊」,因此由原僅夏季進駐,改為全年度進駐。夏季派遣「全兵力」十至十二架,其中包括兩架訓練用的雙座機,冬季則派遣「半兵力」六架單座機。目前冬季由上校督察官率領上尉、少校飛官組成分隊進駐馬公,每架機的彈藥都須自台灣駐地隨戰機攜往澎湖執行戰備。
由於執行「天駒任務」的IDF戰機須「連機帶彈」頻繁輪替於台澎之間,地勤官兵索性在任務機腹側面以粉筆書寫武裝配備,以便隨時保持戰機的防空武裝構型,每架機載有:機砲(GUN)四百枚、天劍二型(TCII)防空飛彈一枚、AIM-9P4(響尾蛇短程防空飛彈)兩枚,火焰彈(FL)十枚、干擾絲(CH)四十。作為每架戰機應對共機的標準防空武裝。
馬公基地目前有A、B、C三區機堡,最大能量足供十至十二架IDF戰機進駐,但多為傳統水泥建物,非屬抗炸結構,空軍近期才針對其中四座鋼棚機堡完成強化。但遇颱風,戰機大多仍得返台避風,基地唯一一座可封閉的機棚無法容納整個分隊戰機。但近年較少有颱風直撲澎湖。
馬公基地屬於軍民兩用基地,地廣人疏,資源不豐,基地勤務隊含駐防憲兵裝甲部隊約有兩百卅名官兵,但消費力養不起一座販賣生活用品的國軍福利營站;空軍已投資三億餘元執行馬公基地勤務隊的「興安計畫」專案,但均屬機場外人員住宿生活設施,與提升戰備設施無關。軍民用機起降的大坪使用頻繁,無法因施作新機堡等戰備工程停止運作,投資有所困難,戰機須在台澎兩地頻繁飛返,克難執行任務。
澎湖冬季海風強勁,鹽份極高,基地中維運戰備任務的「天駒作戰中心」任務銜稱,從原金字被空氣中的鹽份漬為灰字,仿彿遭硫磺侵蝕。因此空軍縱使在馬公基地為戰機設置有人工洗滌機,但執行天駒任務的IDF戰機,仍須固定每月返回台中或台南基地清洗,換機換彈藥,再駕另機飛返馬公,避免鹽份侵蝕,以維持能執行防空戰備警戒的妥善率。據了解,空軍經評估,由於後勤補保因素,目前放棄由空軍其他機種進駐澎湖執行天駒任務的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