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機殲20、殲16半夜2點進行超視距空戰訓練
中共解放軍戰機連日來從晝到夜頻繁在台海周邊空域活動。大陸央視軍事今天(2日)播出一段視頻畫面,指空軍某基地殲20、殲16等多型戰機半夜2點進行超視距空戰訓練。
報導稱,「凌晨2點,空軍某試訓基地展開下半夜和拂曉飛行訓練。進入戰鬥空域,多型戰機超視距空戰拉開戰幕」。
夜間飛行容易造成空間定向障礙,飛行員需高度集中注意力,隨時掌握飛機動態。報導引述解放軍空軍某基地某部飛行大隊長侯傑說,「晚上飛行員看不到整個飛機的輪廓,只能靠飛機外部燈光的顯示,去判斷是距離近了還是距離遠了。有什麼告警,從哪個方向來的告警」。
報導稱,夜間飛行員注意力分配要特別快,從訓練中不斷加深飛行員之間的戰場默契。共機飛行員洪顧嘉說,「相對於單機作戰而言,雙機的協同作戰更為重要,從最開始在訓練中需要長僚機之間你一句我一句的一問一答式,到最後只需要友機之間一句話,甚至一個字,我就能明白他的意圖。從而做1+1大於2的效果」。
報導說,一架殲16戰機剛剛返航,機務兵要在發動機不停車的情況下對飛機進行全面檢查以及熱加油和熱掛彈。相較於常規保障模式,「熱保障」能夠提升戰機的出動速度,在標準不降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壓縮飛行準備時間。
空軍某基地機務二中隊副中隊長張偉說,熱保障的推進和實施可以提高戰機的出動效率,在飛機發動機不停車的情況下進行再次出動準備。時間緊,任務重,這個過程既要防止異物吸入發動機,也要避免發動機的熱氣流對人員和裝備造成傷害。
報導稱,走在裝備的前沿,更要成為作戰創新的「探路者」!基地依託自身優勢,有效統等地導、通信、雷達、電抗等訓練資源為官兵搭建起體系訓練平台。
空軍某基地某部高級工程師韓鑫說,「作為空軍戰略轉型的引領者,(我們)堅持把創新作為建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以科技革新推進戰鬥力躍升」。
我國防部今天上午表示,從昨天(1日)迄今晨6時止,國軍共偵獲共機8架次、共艦3艘次,持續在台海周邊活動。昨天共機無逾越海峽中線及西南空域。
國防部早前一天公布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元旦,各有一批共軍殲10、殲16戰機闖越台灣海峽中線北側,並疑似史無前例迫近桃竹外海24浬鄰接區空域,北部臨海三芝天弓飛彈、愛國者飛彈基地當日「紅點」目標警訊大響,各自實施戰備,我空軍並緊急調用在空戰機實施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