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團年度十大教育新聞點評 政壇洗學歷、雙語政策入列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今天召開2022十大教育新聞評論記者會暨新聞評論,「雙語政策」從國教亂到高教獲選今年頭條,全教總呼籲,此一錯誤政策勢必造成學生英語與學科能力「雙貧乏」;十大新聞次位則是政治人物洗學歷風暴,高等教育學位論文連年出現造假爭議,凸顯教育部和高教體系未能徹底檢討改進,進而失去社會信任。
全教總回顧2022年選出十大教育新聞,首選為2030雙語政策。文宣部主任羅德水指出,盡管該計畫已從雙語國家調整為雙語政策,但仍未能終結各教育階段亂象,執政黨推動雙語政策每一步都是在鞏固英語至上的迷思,導致所有學科都退居為次等學科。
羅德水指出,其中最荒謬的作法為不分科目全英語授課,國中國文老師教甄考英文不考中文;連大學中文系教師招聘都要求全英語授課,但知識、思考力和創造力才是培育人才的基礎,英語能力應回歸英語教育改善,在雙語政策的錯誤導向下,恐導致學生英語能力不佳、學科也沒學好的「雙貧乏」困境,將是台灣無法承受的苦果。
今年十大新聞次位則為政治人物洗學歷風暴。羅德水表示,今年論文門幾成貫穿地方選舉的主軸,政治人物洗學歷、混淆學政份際,也是高教論文造假與抄襲事件於10年內第6度入選年度十大教育新聞,連年出現弊案和造假,更凸顯教育部與高教體系未能徹底檢討。
羅德水指出,今年論文風暴中心台大國發所指導教授陳明通,以及鄭文燦、林智堅兩名政治人物無視學術倫理,行徑猶如公然販售學位,身為台灣高教龍頭卻不能以身作則,反而帶頭踐踏學術、不能善盡監督把關,對高等教育只有負面影響。
私校退場條例上路則名列第三。副秘書長張旭政表示,高中和大專校院數量在少子化下已明顯過多,而台灣又非教育輸出國,來台外籍生大部分多是為了打工機會,也延伸出非法工讀等弊端,真正解決方式應是讓辦學無繼的私校退場。退場條例今年終於通過,讓教育部有法源依據,也進而保障師生權益。
入選新聞還包括112年公教退撫新制將上路。理事長侯俊良呼籲,政府推動新制時也須同步處理現有退撫基金財務問題,思考如何讓新舊基金都能永續,而非只是補足新制缺口。
今年考招新制上路,高中職委員會主委張瓊方指出,現在普通高中走得很快,但卻發生高中教師過勞、學生對學習歷程理解不足等狀況;技高則慢半拍,技職教育逐漸邊緣化與普大的分際也愈來愈模糊。加上近年高中亦推動雙聯學制主打三年取得國內外學歷,但學生要兼顧國內、外課程,甚至要使用假日上課,導致學生過勞、學習品質差。
綜觀今年入選十大新聞,還包括特教法修法、新版教師法、教師導護執勤、幼教調整生師比等。全教總表示,將持續監督後續執行情形,以提升整體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