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型旋翼無人機首曝光 我宣布研發彈簧刀「巡飛彈」
中科院航空研究所上午首度公布新研造的「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偵蒐載具」,同時宣布,師法烏俄戰爭經驗,已運用該所自有資金,正研發如美國「彈簧刀」無人機的「巡飛彈」,而因應國造飛彈射距增加而研發性能提升的「銳鳶二型」無人機,近期就能對外說明。
中科院航研所上午舉行媒體參訪活動,公布中科院國造目前現役、研發的所有軍用無人機,除大型騰雲機、海軍現役銳鳶1型無人機外,還有攻擊型劍翔反幅射攻擊無人機系統。
航研所簡報顯示,劍翔可壓制各種動靜態各式武器的雷達系統,包括遠距精準打擊目標,除用來壓制、攻擊大陸沿岸雷達系統外,另可攻擊海峽內有雷達運作的各型共艦,包括航空母艦。航研所長齊立平表示,劍翔攻擊無人機系統,單機飛行距離高達1100公里。
齊立平表示,參考近年無人機戰場運用,各國發展方向與台海戰場環境,中科院航空研究所現正以自有資金投入偵打一體、人工智慧與協同作戰。而所謂偵打一體,包括如美國「彈簧刀」無人機「巡飛彈」,另有中大型無人機武器掛載;人工智慧則為無人機系統的智能學習、偵測、辨識與追蹤鎖定。
航研所今天在現場示範「戰術型近程無人飛行偵蒐載具」的動態起降,現場簡報披露,陸軍聯兵營接裝旋翼型無人機,酬載酬重能力高,懸停時間長,可定點長時監偵;抗天候能力佳,可耐強風六級,具備自主起降、雙機導控與即時影像傳輸系統,可從事近海與岸陸地區包括灘岸、空機降、城鎮戰術偵察與監視,介接國軍情報傳遞系統。
齊立平受訪表示,陸軍聯兵營正接裝的旋翼型無人機,是針對近程與城鎮特殊偵察作用。而銳指系統是陸軍作指揮情資判斷的重要系統,無人機偵測的影能能即時與這個系統介接,讓作戰單位即時共享情資。
齊立平並說,航研所現正研發性能提升型的銳鳶二型無人機,同樣也使用航研所自有資金,考量國造飛彈打擊距離增加,滯空時與偵測距離都將適時提升與調整。他說,此型機很快會有研發成果,時機成熟,會向外界說明。
齊立平說,偵打一體、智能化、蜂群化、人機協同已成為軍用無人機發展主流,航研所將持續深耕關鍵技術,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
至於大型的騰雲無人機研發測試,航研所表示,新機已完成研發測試,計畫明年中進行戰術測試,待戰測通過,按空軍需求量產。
航研所並透過新聞資料表示,自烏俄戰爭爆發後,全球對於無人機系統的運用投入更多關注;我國面對中國強大軍力,中科院亦積極發展各種不對稱戰力的武器系統;其中因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無人機的作戰運用,將更加智慧、精準、靈活與有效率,並使無人機快速成為不對稱作戰之有效利器。
中科院說,此次中科院展示反輻射無人機全系統,展現我國發展不對稱戰力的決心,並展示大型、銳鳶I型、旋翼型無人機系統,顯示我國軍用無人機發展已有長足的成長,未來亦將持續精進發展,結合相關遠程火力,形成我國重要反制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