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英豪 / 報導
2022/ 10/ 21 14:49

新北影響力系列/高秋梅傳承技藝 延續泰雅編織之美

原住民文化是台灣資產瑰寶,十六族中首推泰雅族最擅長編織,在織布技術瀕臨失傳之際,新北市烏來區原住民編織協會理事長高秋梅全心投入學習與推廣,迄今教授學員逾百人,是新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列冊者。

 

烏來泰雅族織藝近年來蓬勃發展,由傳統染織華麗轉身為現代織藝創作,作品在海內外染織展中嶄露頭角。高秋梅說,身為泰雅族,希望用自我鼓勵的心,不管織布多辛苦多累,當可以看到願景時,便欣然接受。

 

高秋梅推動泰雅族織布文化不遺餘力,深耕地方、推廣泰雅族傳統織布技藝工法長達20年,除了成立個人工作室,擔任部落大學講師,長期傳承示範教學傳統織布,並策劃相關展覽,再現泰雅族貝珠衣與烏來特有XO織紋技法等,亦曾於日、美等國參展,展現原住民族傳統織藝與文化之美,也讓更多人認識泰雅文化。

 

烏來傳統織布文化在日治時期逐漸沒落,據傳當時日警聽聞織布聲,便闖入屋剪斷織布,令泰雅族婦女感到彷若驟然被剪掉寶貴長髮之痛。高秋梅表示,45歲以前,她在烏來從沒看過母親或其他老人家織布,所以在這之前完全沒有織布記憶。

 

就在微弱薪火即將消失時,1980 年代全台原住民族傳統工藝復振風潮興起,烏來也從1990年代起進行泰雅族織布文化復振工作,烏來鄉公所致力推廣傳統織布課程,高秋梅說,鄉長米剌瓦旦正好要復振織布,她們幾個姊妹就揪一揪參加、一起挺區公所,沒想到開始織就喜歡了,可能血統裡就有一點基因在。

 

高秋梅年輕時在烏來著名的山地歌舞表演了25年,直到一場火災燒去舞台,她的人生轉了彎,才加入泰雅傳統織布研習班,從無到有學習成為現代織女。她笑著說,我們做得起勁時沒回家煮飯,老公都在找人。

 

高秋梅說,過去泰雅勇士負責狩獵與禦侮,織布、編衣及家務則是泰雅族婦女重要工作。女子出嫁前,隨家族年長女性學習織布,學會才能結婚,善織婦女在族裡具有重要地位,受人尊敬。從前要織出一塊布得從種苧麻開始,由婦女親自栽植,約三個月可採收。

 

織布可分平織與挑織,通常織成一匹布需要耗費約一周,平織主要在改變經線顏色,織成條狀紋路披肩或毯子;挑織則運用染成褐色的麻線,織出幾何圖形花紋,常見於上衣、胸兜、護腳布。

 

高秋梅身為烏來織女,聽來浪漫,卻萬般辛苦,除了手工價值難被理解,更需投入大量時間與體力,她指出,織布時不可分心聊天;開始整巾時,條數算錯要改會很麻煩,因此不能有人在旁打擾。當做好一塊布的那個剎那,才覺得自己可以做完很厲害。

 

高秋梅表示,從泰雅族傳統作品可以看見部落社會形態與價值,織布包含顏色和圖騰都有代表涵義。泰雅族常出現在織布上的圖紋有 山、水、眼、交錯織紋及領袖圖紋。山是泰雅族人生存依賴,水是靠著清澈的溪水族人繁衍永續,眼代表在部落與山林之間有祖靈之眼守護,交織指生命在互相交織繁衍,部落領袖負責守護子民。織品常見的XO圖案,屬於這個屈尺群的代表;XO指一男一女,象徵團結一起組成家庭。

 

高秋梅和其他織女們成立烏來編織協會,姊妹相互扶持重製泰雅族社會地位最高階的貝珠衣,傳承珍貴的文化資產。「貝珠衣」是將現在已是保育類的硨磲貝磨成綠豆大小的貝珠,再穿綴於服裝上。泰雅族社會階級組織並不明顯,最尊貴的貝珠衣通常只有頭目、智者、勇士才能穿著,有些貝珠衣甚至重達6、7公斤的祭典榮耀的禮服,亦被稱為凱旋衣。

 

高秋梅說,幾個姊妹討論過若現在不做,以後烏來就沒有織布文化,尤其目前珍藏在泰雅博物館織的貝珠衣是她們協力完成的,大家真的很開心且備感榮譽。

 

高秋梅把生命織在作品裏,運用傳統圖騰與當代元素,串起過去與現代。烏來編織協會規畫在國內外展覽,開班授課推廣織布之美,即使一路艱辛,高秋梅仍維持一份初心與使命感,不論是音樂舞蹈表演之路或沈浸於編織文化,高秋梅早已活出泰雅族人獨特內蘊的藝術光彩。

 

新北市政府10月30日市府3樓多功能集會堂舉辦「時刻不凡 新北影響力論壇」,將由知名作家王文華擔任主持人,邀請新北市長侯友宜、知名創作樂團守夜人、聯合報新聞部副內容長王茂臻、金馬導演楊力州等重量級講者分享動人的人

影/秋季限定「萬鷺朝鳳」梅山鄉上演 鳥群人潮帶來觀光收益影/超級月亮來了「土星合月」美景百年首見影/蘇力颱風最快17日生成 桃園以北雲縫中賞月影/台北動物園孵育栗喉蜂虎有成 3隻「菜鳥」放飛入住穿山甲館非連假仍逆勢成長 台鐵中秋疏運逾292萬人 視情況加開列車
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