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蒙娜麗莎黯然失色......高雄毒防局向名畫借力反毒
義大利藝術家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有500年歷史,名氣不墜,改作的蒙娜麗莎臉龐變消瘦,黑眼圈、毒瘡明顯,簡直判若兩人,原來是遭遇海洛因毒害,面容、精神、膚質回不去了。高雄市毒防局透過名畫傳遞反毒、防毒知識,除了到高雄市大東藝術中心參觀「名畫遇見毒品」特展,也推出線上觀展, 防疫不妨藝。
今天是626國際反毒日,高雄市毒防局攜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首展在科博館登場、吸引15萬人次觀展的「名畫遇見毒品」特展移師高雄,要讓反毒風氣遍地開花。
高雄市毒防局長林瑩蓉說,台南美術館2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覽最近很夯,吸引遊客一窺殭屍面貌,她認為「名畫遇見毒品」特展可看性不輸殭屍展,正逢暑假,希望家長帶孩子一起來長知識,觀賞名畫,也能強化識毒、反毒、防毒意識。
「這場展覽一定不能錯過,也許在關鍵時刻能救一生!」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楊中信說,一般藝術、科學展覽能找機會再親近,「名畫遇見毒品」錯過可惜,這場特展有多重教育意義,欣賞藝術過程也學習毒品知識,能感受到毒害可怕之處,不會再認為「碰一下沒什麼」,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愈陷愈深,從特展中得到的震撼會一直放在心底,一旦面臨誘惑,能有判斷力抗拒毒害。
楊中信提到,「名畫遇見毒品」有2大觀展方式,一個是能看出反差的對比式,「蒙娜麗莎」原畫對照「海洛因麗莎」能看出毒品對面貌及精神的損害,另一種手法是「混疊圖」,距離6米看到的是原圖,愈靠愈近時,就能看出變化。
此次特展共改作24幅世界名畫,每幅作品表現不同的毒品主題故事。除了主辦單位主打的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荷蘭畫家維梅爾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是經典,改作後的少女容貌不再清新,呈現她因使用迷幻藥出現瞳孔放大、面部歪斜與陷入幻覺的精神狀態。西班牙畫家博雷利名畫「逃避批評男孩」也讓人揪心,男孩使用搖頭丸後,出現瞳孔放大、臉部變形與精神錯亂等徵狀。
高雄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林俊傑說,面對新興毒品挑戰,需要有新世代反毒策略因應,結合藝文手法,讓民眾更容易了解毒品危害身心後果,是很有創意、巧思的反毒方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館長羅偉哲指出,「名畫遇見毒品」特展在科博館展出期間吸引超過15萬人次參與,觀展者以年輕族群居多,希望有更多學生、家庭觀眾來參與,進而帶起全民反毒風潮。
「這樣的反毒方式有打中年輕人的心!」市議員吳益政、李雅靜出席特展,仔細聆聽解說,端詳每一幅畫要傳達的訊息,他們都說,反毒不能再走枯燥、古板方式,結合藝文軟性元素,在自然自在情境下吸收識毒、反毒、防毒知識,是很高明的宣傳方式。
6月26日至7月29日在大東藝術中心展出期間,主辦單位安排專人在場服務,同步啟動線上特展,經由臉書或IG搜尋「高雄市政府毒品防制局」,即可享受線上觀展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