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倒汙泥鑽漏洞 環保署將修法「一條龍」盯廢棄物去向
彰化檢警環2020年查緝三家廢棄物處理機構將未經合法處理的汙泥棄置中部縣市,類似案件層出不窮,環保署中區環境督察副大隊長石秉鑫指出,環保署將修正事業廢棄物清理法令,針對再利用產品必須申報到最後,用到哪申報到哪,一條龍掌握再利用廢棄物去向。
彰化縣環保局江培根進一步解釋,現行廢棄物清理法規定有關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架構或後續產品追蹤,是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執行,但實際上是空有權利卻未落實;過去事業廢棄物只需要申報到再利用廠,修法後到最終使用端都將有法規義務申報,可確保到合法再利用場所;未來針對汙泥廢棄物的生產端也將收回收基金,以補貼使用端。
彰化環保局2018年接獲檢舉指稱二水某砂石場堆置物發出惡臭,檢警環歷經18個月偵辦,發現同開科技、冠昇環宇及長信環保公司廢棄物處理業者,收受多家知名電子、精密機械等委託清理的事業廢棄物,卻未確實處理,就透過清運業者傾倒在大安溪、濁水溪等河川及農地,遍布苗栗縣、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及彰化縣5縣市,不法獲利所得超過6億元。
彰化被傾倒的汙泥主要來自冠昇環宇,彰化縣環保局要求業者依法限期清除,業者拒絕清理,縣府去年9月間將案件移送行政執行署扣押財產強制執行,今年1月才終於由產出的處理機構及清運業者與土地承租人開始清除;環保局指出,冠昇環宇5月已遭桃園縣政府撤照。
彰化縣長王惠美說,彰化山海交界,因交通之便常有廢棄物棄置問題,該汙泥案讓非法者付出代價,如果行為人不負起清除責任,國庫可能需要支付1億4千多萬清理廢棄物。
彰化檢察署檢察長洪家原表示,現在的環保犯罪趨向平台化、企業化、結構化,該案依其犯罪,一審分別判決11年有期徒刑不等,屬於重罪,3家合法業者甚至有上市公司,卻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規定,主要是為了牟取不法暴利,有待各單位努力與法規修訂防堵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