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落地採檢陽性後送程序慢 媽媽抱小孩吹風苦等救護車
今天是長程航班落地採檢作業實施的第1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清晨前往桃園機場視察後表示,初步看起來流程順暢。但是陳時中離去後,首班採檢航班4個採檢陽性的旅客從空橋後送過程卻沒有那麼順利,從空橋走下機坪後,由於空側十分空曠再加上今天氣溫驟降,其中兩位是媽媽抱著小嬰兒,媽媽抱緊小寶寶在風雨中等候10多分鐘,才有工作人員引導上救護車。
對於第1架航班就有4人確診,王必勝表示,首架航班花費了2個多小時才完成採檢作業,這跟檢驗的方法有關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陽性率太高,比我們想像高」,41名旅客有4人陽性反應,高達10%。
王必勝說,前進指揮所原先規畫1小時完成,是指採檢陰性旅客應該1小時都要離開,至於採檢陽性旅客本來就不算在裡面,因為陽性旅客還需要等行李、救護車,處理時間就更不一定。
由於採檢陽性的旅客採取醫療後送的程序,旅客必須在候機室內完成移民署的證照查驗、動檢局的動植物檢疫、海關查驗及安檢(CIQS)的程序,再從空橋走到機坪,由機坪搭乘救護車後送醫院,但是在上車前,必要時要打開行李,由海關人員查驗後,才能上車離開。
但是今天確診的旅客在候機室完成CIOS程序後,卻在等救護車時卡關,從06:41一直到06:53才搭上救護車,確診的媽媽抱著小孩在空曠的空側吹風時,救護車的工作人員才趕緊開始穿上隔離衣上車。
今天同一時段只有5個長程航班,王必勝說,早上作業時也發現,除了檢驗名單有問題,航班抵達時間也比預期早,跟前進指揮所的規畫不一樣,必須分散人力、不要集中在一起,因為現在是「航班多,旅客少」,另外檢體篩檢站的檢驗量還是不夠,今天只有20台檢測機器,需大量增加,應該要增加4倍。
對於長程落地採檢的成效,王必勝表示,在桃園機場採檢把確診的民眾隔絕在外是正確的,或許第一次不夠完美,但相關單位都會持續修正改善。上午的5架航班約253名旅客處理告一段落後就開會檢討流程,能處理的就立即改善。對於部分人員未依規定穿著防護衣,也已經即時規勸改進。
根據桃機旅客預報資料顯示,今天的長程航班共有8個班次,包括來自美國洛杉磯、西雅圖、舊金山、澳洲、土耳其伊斯坦堡及杜拜,總計近700人需要採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