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C
22°C
地區
王昭月 / 報導
2021/ 12/ 16 14:55

影/86歲阿祖「開心」2次 現搖呼拉圈100下氣不喘

已當曾祖母的86歲張陳女士曾開過二次心臟手術,如今能騎單車還搖呼拉圈達100下,高醫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表示,這名阿祖續命的關鍵是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8年前她是高醫此一手術的首例,現在健朗無比。

 

原住台南官田的張陳女士的丈夫過世後,靠養魚、餵豬貼補家用,之後遷居高雄,發現爬樓梯很容易喘,就醫查出3條動脈堵塞,12年前曾在北部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在高醫追蹤,仍常胸悶、胸痛、呼吸短促,檢查出主動脈嚴重鈣化且主動脈瓣愈來愈狹窄,經醫師建議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當時張陳女士要做第二次心臟大手術,有牙醫師、護理師背景的子女們十分擔心風險,開了好幾次家庭會議,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炯昭不厭其煩解釋,才減輕病人及家屬疑慮。

 

高醫表示,張陳女士目前每3個月定期回診追蹤,獨居的她能自我照料,上下樓也不再喘,還能騎單車外出,呼拉圈搖100下也臉不紅、氣不喘。

 

謝炯昭表示,年長者若採傳統開胸的心臟瓣膜置換手術,風險較大,術後合併症多、恢復時間也久,有的甚至合併太多疾病,無法動刀。但 TAVI手術問世後,成為高齡者主動脈瓣狹窄治療的主流。

 

高醫副院長羅傳堯表示,國人平均壽命延長,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疾病愈來愈多。高醫組成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放手術團隊,2013年底至今已成功替115名主動脈瓣狹窄的年長者完成手術,術後30天的死亡率為0%,患者平均年齡81.79歲,其中10人超過90歲。

 

謝炯昭說,TAVI手術只需從鼠蹊部劃開一道約0.5公分的傷口,從股動脈置入支架瓣膜取代原有瓣膜的功能,不必像以前開胸長達20公分,住院與恢復時間也比傳統手術快很多。

 

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邱正安說,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65歲以上,會隨年齡增加,國外研究70歲以上有70%以上罹患,主動脈瓣膜宛如水庫的閘門,若出現鈣化、狹窄,血液運送就會出現障礙,增加心臟的負荷,造成心臟衰竭。

 

輕症病人走路或運動時會喘,嚴重會導致血流滯留肺部造成肺積水,無法平躺睡覺,甚至呼吸困難需插管;一旦全身乏力、頭暈、喘或嚴重到低血壓及昏厥,就須緊急手術治療。

 

當出現心絞痛、昏厥與心衰竭症狀時,患者平均餘命僅剩2至5年不等,若出現心衰竭症狀又合併其他多重器官疾病,平均一年的存活率則剩下50%,因此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有如不定時炸彈,猝死機率相當高,尤須注意。

女主管重訓欲除背痛卻未改善 用中醫對症下藥改善了桃肺癌篩4萬人233人確診 92%延長餘命11年優於新冠影/國光生技老鼠放實驗室三天 邱泰源:已派員稽查影/百餘名藥師批衛福部 為無專業背景者開後門賣藥邊走路邊看手機「哎喲」跌倒痛到昏厥 送醫檢查竟是少見骨折
討論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