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憂集體失業反重劃 田中鎮公所:已半數同意
彰化縣田中鎮三民農地重劃區的農民組成自救會,強烈反對鎮公所強行推動200公頃農地重劃,今天提出反對重劃的八大原因,向縣議員、前鎮長鄭俊雄陳情;鎮公所表示,三民農地重劃是3年前由當地陳姓農民提出,所有權人和申請面積過半數,在執政黨立委陳素月協助下獲中央同意進行,鎮公所沒黑箱作業強推。
陳素月表示,不記得參與協助推動田中三民農地重劃相關會議,她認為應尊重地主意見,因為申請重劃初期地主和農民不反對,近日看到農地重劃分配圖說,認為權益受很大傷害,反映無效才如此氣憤,她認為農地臨路、有農水路都是農地重劃的正面效益,但相關作業應創造共同最大利益,鎮公所和縣政府還要是好好溝通。
陳情的農民到鄭俊雄服務處,遞交陳情書和陳述反對意見。陳情書明列八大原因,包括1.地質不適合重劃、2.重劃耗時老農無法復耕、3.以「臨路」當作重劃誘因、4.農地重劃同意書不郵寄,由鄰里長發放,藉機篩選同意書、5.農地重劃同意書夾雜建地地主之同意書、6.農地重劃流程完全不透明公開、7. 重劃主辦單位急推重劃流程,要以最快速度公告實施、8.農地重化不美好,反而是農民夢魘的開始。
農民鄭瑞鐸說,勤奮耕種的農民自掏腰包申請開鑿地下水井、整地、築路,像他父子兩代耕種快100年,費盡心力把農地照顧得很好,水源充裕,農路便利,卻被強迫參加農地重劃,一旦重劃工程單位施工,改變原來地形地貌,水井、路道可能都不在原來地方對長年辛勤耕種的農民很不公平。
農民張正中指出,實際願意參加重劃的農民沒那麼多,主管機關沒勘察現場,紙上作業畫出重劃細部計畫圖說,很像「草菅人命,亂七八糟,荒腔走板。」他農地周邊的現有產業道路都是大家捐地出來修築,各種設施完善,主管機構卻要求齊頭性扣除相同比率的抵費地,「這樣對嗎?」
「農地重劃動輒3至4年,完工交還給我們,我的父母年邁恐怕無力耕作。」高姓農民表示,新冠疫情影響經濟深遠,農地重劃施工期間,農民集體失業,家庭收入也成問題。
李姓農民抱怨土地面積僅1分多的農地,扣除兩成抵費地,剩不到1分地,將喪失農保資格,農地重劃施工期間農保中斷,要等交還土地,農民買畸零地補足1分地面積才能重新加入農保,「農民吃虧很大」。
鄭俊雄答應彙整意見,提交鎮公所和縣政府地政處,以創造農地重劃區農民最大利益為宗旨來解決農民的問題。
鎮公所回應說,根據根據農地重劃條例規定,重劃區範圍內的農地和建地都要參加重劃,申請範圍土地面積和所有人過半數通過才可以進行規劃,3年多前田中鎮三民農地重劃的陳姓農民申請農地重劃,經過多年努力,獲得同意申請面積62.84%,所有權人53.89%,跨門申請農地重劃門檻後,鎮公所負責把申請案提送縣政府和及中央審核,並由立法委員陳素月委員協助,獲得中央允諾同意進行重劃的前置作業,目前由縣府地政處主導進行。
鎮公所指出,農地重劃同意書由鄰長親自送達,不採郵寄,就是希望把同意書親自交到所有權人手上,而且不浪費公帑,並非搶時間或篩選同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