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瑛 / 報導
2021/ 10/ 26 12:05

經部科專勇奪7座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獲獎數超越中日

經濟部今(26)日在台北晶華酒店舉辦「創新匯流 領航全球 2021 R&D 100 Awards獲獎記者會」,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於日前頒獎,經濟部轄下4法人傳捷報,工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紡織所以6項科專成果共囊括7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肯定,與全球知名的麻省理工學院、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東京大學、康寧等並列科技研發殿堂,獲獎數全球第二、亞洲第一,超越中國、日本。

 

今年獲獎技術包括工研院「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金屬中心「連續式微型元件熱處理系統設備」,紡織所「RFID Yarn®:克服五項主要耐久性測試」,資策會「AI鑑識技術與臺灣不實訊息聯防體系」,本技術更同時獲得R&D 100特別獎CSR類銅獎。獲獎技術已分別與可成生技、奇鼎科技、祥儀、強盛染整、韋僑科技、路得潔淨、中冠資訊,以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等廠商或機構合作,以創新點燃經濟動能。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此次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經濟部首度在CSR特別獎中拿下銅獎,企業社會責任已是當代企業顯學,R&D 100 Awards鼓勵企業「取之社會、用之社會」,因此資策會「AI鑑識技術與臺灣不實訊息聯防體系」技術,以臺灣軟實力打擊謠言為社會帶來安定力量獲獎。創新是打造產業護國群山的重要磐石,經濟部長期以科技專案支持法人研發創新技術,屢獲國際大獎肯定,連續14年拿下66座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顯示我國的創新能量受到國際認證。更重要的是,歷年的獲獎技術多已實際化為產業價值,超過9成技轉國際大廠或國內廠商,包括台泥、台塑、帆宣、群創、儒鴻、三井化學等國內外大廠;不僅如此,經濟部投入的科技專案持續帶來可觀的產業效益,2020年法人與學界科技專案技術移轉與委託服務的件數計有4,992件,促成廠商投資592億元,經濟部平均每投入1元能帶動5倍的投資效益,顯見有效發揮政府資源槓桿效果,引導我國產業持續展現投資動能,為產業帶來創新活水。

 

R&D World副總暨總編保羅希尼(Paul Heney)表示,今年參賽者眾多,意味著要獲獎比以往來得更不容易。此外,也看到政府支持的研發機構在創新科技上的努力與成果,對產業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讓世界更美好,這也是R&D 100 Awards多年來不變的核心價值。

 

經濟部以科技專案助攻產業,提升臺灣產業國際競爭力

 

今年科專成果共獲7項大獎,並實際解決產業問題。臺灣2025年高齡人口占比將突破2成,慢性疾病與退化問題遽增,加上全民運動風潮興起,帶動骨材需求。工研院研發的「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整合組織修復及機械強度之臨床需求,打造「實心支撐」與「三維連通多孔」混成的仿生結構植入物,具備高強度、高孔隙與兼具軟硬組織間的高整合功能,可加速肌腱韌帶損傷後,軟硬組織的快速融合。目前已建立符合國際認證的創新植入式醫材系統,並技轉給可成生技,為全球高齡骨科醫材與運動醫學注入新動能。

 

聯合國統計,全球超過10億人無法獲得清潔水源,再加上近年極端氣候肆虐,缺水已成為新常態,水資源危機迫在眉睫。與一般淨水是把污水經層層過濾及消毒的原理不同,工研院「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是全球首個能藉由空氣製造潔淨水源的獨特技術,採用創新薄膜材料—氧化石墨烯薄膜,直接從空氣分離出超高濃度水氣後即壓縮成純水。此項利用薄膜自空氣中分離水氣的技術目前已技轉奇鼎科技,初期將應用於精密分析的水氣分離裝置,長期則發展高效造水設備,盼能藉產業力量解決缺水燃眉之急。

 

經濟部不僅為民生解決問題,更以創新技術持續引領臺灣產業前行。當今智慧製造已成為全球產業供應鏈的新趨勢,而人機協作的機器人在智慧製造中更是扮演重要角色。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獨家專利研發的「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相比同級機器人具備業界最高的扭力體積比,自體重量相比業界類似機器人減輕40%,透過積木式堆疊設計,能快速建構客製化、符合產線需求的多關節模組機器人,讓協作型機器人的關節模組不僅更輕、還能舉起更重的物品,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金屬中心軟硬體整合開發「連續式微型元件熱處理系統設備」,讓小到需要鑷子夾起的零件硬度足、尺寸精度準,應用於精密機械時不僅能順利運轉還能使機器降噪、延壽,技轉祥儀順利讓其攻入特斯拉與BOSCH供應鏈,為國內精密零組件業者搶攻國際大廠訂單之外,在今年初亦榮獲愛迪生銅獎,可謂名利雙收。

 

網路資訊龐大,真假難辨,尤其在疫情期間謠言四起,一時之間民眾也難辨真假,導致網路謠言迅速擴散。資策會以軟體研發實力建構「AI鑑識技術與臺灣不實訊息聯防體系」,藉由深度自然語言處理(NLP)、異質資料交叉比對、社群數據擴增技術等建立AI風險模型,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合作讓AI打擊謠言,迅速消弭不實訊息之傳播。以今年疫情期間為例,觀測追蹤超過兩萬種網路訊息,杜絕超過三百種謠言傳播,以科技能量導正錯誤訊息。

 

紡織所「RFID Yarn®:克服五項主要耐久性測試」,開發出可完全融入紡織品且的「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紗線」,建立全球第一個應用於染整全製程生產管理之RFID標籤,通過耐酸鹼的測試,具柔軟可撓/防水/耐高溫/耐酸鹼/耐輾壓等特性,能在不影響穿著舒適性下,完全隱匿於織物內,耐受溫度從零下20度到135度,可水洗超過30次,無論是在服裝履歷或是生產履歷上,皆能成為紡織業最佳自動識別工具。推動跨領域合作(紡織、電子、資訊),促成上下游產業鏈整合,應用於強盛公司染整場域,建立即時追蹤的智慧工廠管理系統。並引入政府研發輔導資源,與韋僑科技合作建立紗線型RFID的試量產;結合中冠建立RFID自動識別平台;協助路得潔淨建立無塵衣水洗試驗場域驗證。期望透過紗線型RFID標籤生產帶動國內創新產業鏈。

達麗台中高鐵案未公開就賣6成 董座驚:銷售速度比高鐵還要快逾半數青年平均每日工時10小時 近三成罹患上班恐懼症台灣人多有錢?中信銀:三年後10億有錢人財富衝至22兆影/彰銀推馬偕認同卡 打造健康照護概念影/通膨2%成常態會再升息?楊金龍:若全年3%另當別論
討論區